譚順旺
摘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通常是以教師單方面灌輸知識為主,導致學生的自主性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這對素質教育的深入落實極其不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如此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本文將就五步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五步教學法;運用
前言: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成了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教學進行創新,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五步教學法的特點分析
五步教學法即是將傳統的教學課堂分成五個具體的步驟,改變傳統模式下教師單方面講授知識的情況,強調了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合作探究、課堂展示、教師點撥以及課堂檢測評價五個環節,可以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經過實踐總結,五步教學法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參與度普遍偏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疏于思考的壞習慣,同時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的打擊,這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而通過五步教學法的應用,教師不會直接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最后通過對探究結果的分析獲得知識,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對知識的牢固掌握,還能激發學生積極性,以課堂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1.2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五步教學法模式下,相較于直接講授知識,教師更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索,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問題進行解決,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能力都會獲得有效的提升,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1.3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五步教學法更加強調了學生的參與和投入,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也更加靈活,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討的機會。因此,在五步教學法模式下,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課堂氛圍也更加活躍,這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五步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1課前自主學習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前準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科學的設定目標,并做好教學方案,要求學生們依此進行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針對學生遇到的困難適當的進行指導。因此,學生要在教材的疑難之處做好標記。如此一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學生也可以有目的進行討論和研究,從而實現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2.2合作探究
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初步的掌握教學知識的內容,但是其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定的疑點,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除了親自進行指導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談論,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闡述自身的觀點和問題,結合全組成員的力量探究完善有效的解決方案。在課堂談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的參與進去,對學生的討論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同時針對學生討論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出合作探究的效用,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
2.3課堂展示、交流提升
在課堂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各小組要對討論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之后由小組長將探究成果和其中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整合歸納。教師可以組織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和疑問,由所有人共同思考。教師要對這一過程進行控制,針對其中出現的價值較高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點撥,使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針對超出學生知識水平過高的問題,教師要為學生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便利,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探究。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具備充分的耐心,同時對學生的思路進行掌握,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自主探究。此外,教師要對探究過程進行有效的掌控,避免出現跑題的現象。
2.4教師進行精講點撥
首先,教師要對教學中存在的重點、難點以及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進行掌握,適當的增加講解的深度和時間,而對于普通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忽略,一言帶過。這樣可以使學生們更好的分清主次,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其次,對高中歷史知識進行整合,將各個領域的歷史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如此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掌握程度,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其三,教師要傳授學生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高中歷史的知識點較為復雜,需要學生牢固記憶掌握,如果單純的進行死記硬背,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傳授學生一定的記憶技巧,在牢固記憶的基礎上做到細致理解。
其四,合理的選用輔助工具,提升教學效果。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采用視頻或是圖表、彩圖等方式生動想象的將知識展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提升教學效果。
2.5課堂檢測、評價
課堂檢測的目的是提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從而掌握課堂教學的成效,及時找出其中的薄弱點,為今后教學活動的改善提供支持,采用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進展對學習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進行課堂檢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為目標計算平均分,通過名次排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檢測結果分析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為學生釋疑,鞏固教學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五步教學法時,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靈活的安排,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涂英. 淺談“五步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人教版《辛亥革命》教學案例分析[J]. 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11):116-118.
[2]張兵. 高中歷史“五步教學法”運用探究[J]. 成才之路,2014,(35):40.
[3]肖云. 淺析高中歷史的五步教學法模式[J]. 教師,2012, (34):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