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阮家會
中職生初入職場,要重視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培養和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那么中職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呢?
一、明白能鍛煉自己的才是好工作
找到一份好工作是每位求職者夢寐以求的事情。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磨煉,所以他們任性、隨性。他們追求的是職業名聲好一點、管理松一點、牌子響一點、效益高一點,否則寧愿在家耗著啃老,也不愿出門找事做。他們并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說,對自己鍛煉最大的工作就是好工作。真正好的平臺是環境好、文化好,比你優秀的人多,大家都努力且務實工作。這樣的平臺有利于職業新人的發展與提高,從而在社會站穩腳跟。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好工作不是任何環境與所在單位賦予的,它來源于自己不斷修煉的本事,不斷強大的自己。中職生進入職場之初大多是一線工人,所以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正視第一份工作,不要太看重工資待遇,應該看重的是薪水背后的成長機會,這是工作給予你的最有價值的回報。所以,新員工在職場應始終秉承一個原則:遇到一個好老板,要忠心地為他工作;有很好的薪水,是運氣好,要感恩惜福,萬一薪水不理想,就跟在老板身邊學習,切忌為找不到所謂的“好工作”就不就業或者盲目跳槽。
二、明白服從、配合才是職場“規則”
服從上司的管理是員工一種優秀的職業素養。是否服從上司的管理,這是評價一個員工是否有職業素養的主要標準。作為員工有義務服從上司的管理,包括接受上司的工作指導,按上司下達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業績考核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巴頓將軍要提拔人時常把所有候選人排列在一起,讓他們挖一條戰壕,巴頓就在旁邊悄悄觀察他們的表現。最終提拔沒有任何抱怨的那個人,因為巴頓將軍要選擇的是“不找任何借口完成任務的人”。在歷史上,不服從上司管理的典型人物當推《三國演義》中馬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其原因就是馬謖自以為是、不服從上司孔明的管理,其教訓對于現代化職場仍有借鑒意義。
職業場合中,有上下級之分,有主配角之別。承擔什么樣的角色,所依據的是已經擬定了的合作計劃,而不是個人喜好。中職生初入職場,很可能被置于不受重視的職位,此時要想在職場中立足,唯一的方法就是明確自己的職業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三、對待職業最好的態度就是敬業精神
做事先做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王道。一個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的行動中暴露出本性,進而左右著成敗。蒙牛乳業總裁牛根生根據他從業和創業的經歷,歸納出“小勝任智,大勝靠德”的精辟論斷。中職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開始職業生活,在知識與技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必須理解職業道德在職業生涯中的重要作用,自覺修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以此促進自己在職業之路上的成長。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是一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熱愛和投入。目前,用人單位除了非常重視能力外,已經越來越看重一個人的敬業精神,如果沒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即使求職者才華出眾也談不上競爭力,也會被淘汰。中職生剛從學校畢業,開始從事的工作往往是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職位。這樣的職位很多人都可以勝任,能為自己的工作表現增加砝碼的也就只有態度了。所以中職生要培養高度的敬業精神,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做,讓自己變得重要。
戴爾·卡耐基說:“沒有工作的熱情就沒有生活的出路”。中職生初入職場,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踏實做好基層工作,才能在職場站穩腳跟。要堅持努力學習知識技能,深入了解社會,按照先就業、再擇業、最后成就事業的步驟,實現由學生到社會人的華麗轉身,在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作者單位:房縣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