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
摘要:漢字被稱為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成功的設計,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載體,是傳情達意的符號。漢字造字方法的研究與運用,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本文論述了漢字“六書”中“會意”造字方法及其“意象性”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我們將漢字造字方法的精神內涵注入到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將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漢字 會意 視覺傳達設計 運用
引言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載體,是傳情達意的符號。漢字里面包含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它關聯著文學、美學、歷史和藝術等的發展,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魅力。漢字及其造字方法“六書”是我們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不可缺少的靈感源泉和文化基礎。“六書”不僅創造了漢字,它所包含的創造方法也可以應用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
一、漢字造字方法“六書”
“六書”是古人分析漢字的構造和使用目的歸納的六種條例,是漢字在逐步形成過程中產生的造字方法。
六書這一詞最先出現于《周禮》,而后西漢劉歆《七略》是對六書最早的解釋,但與后來的“六書”不盡相同。中國東漢許慎根據劉歆歸納的基礎,整理編成《說文解字》,出現了新的“六書”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日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日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日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六書”不僅創造了漢字,同時包含的創造方法同樣可以應用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尤其“六書”中“會意”造字方法在今天的視覺傳達設計中是極其具有創造力的方法。
二、“會意”造字方法及其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此造字法叫會意,此法創造的字就是會意字。會意表現了漢字思維的創造性和設計方法的靈活性。它從意義合成到意義轉換,實現了多種可能的造型方法。以下就從會意的表現方式及其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來考察象意手法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啟發。
(一)會意造字方法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會意造字方法,是一種主客體同構的意象,一種意象對于人心理描述,一種積極的,有意義的象形方法。從一方面來看,是意象的顯現,有攝取和存儲信息的能力;從另—方面來看,使受傳者通過視覺進一步加工圖像,獲取意象,再形成一定的觀念,指導社會活動。與象形、指事相比,會意法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意義i其次,它造字功能強。會意方法之所以“高產”,是因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合,組合方式很多樣化。拿“人”和“木”說:“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眾”等,“人”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成“保、仁”等。會意主要有兩種方式:
(1)首先是同體會意。
重復構成是平面構成中的基本形式之一。“重復”是指相同或相近的形態有規律、有秩序地反復出現。重復構成將把視覺形象進行秩序化的排列,和諧統一,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同體會意”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樣的象形字而組成的象意字。比如,雙“木”可以組成“林”,三“木”可以組成“森”;那三“人”又構成“眾”。此漢字造字方法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原理不謀而合,它用一個獨體的象形文字按一定的規律、秩序重復排列,組成一個新字體,并表達了新的含義,從而產生意義理解。
又如,“三元及第”是大家熟悉的中國傳統圖形,將三個元寶疊加的方式寓意名列前茅。“雙喜”,也是以重復的方式,傳達出“喜上加喜”的意味。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很多標志的設計也都采用了元素疊加的方式。例如“靳劉高設計公司標志”標識,就是借用“方勝”傳統吉祥圖案為框架,用兩個正方形重復相疊,象征公司與客戶親密無間;八個圓點的重復排列,寓意設計項目的廣泛,同時誠招八方天下客(圖1)。又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就是利用“重復就是力量”的視覺心理對原型進行復制,如對瑪麗蓮.夢露的照片進行多次重復,對兩百個砍別爾罐頭的重復排列等,并以此作為他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這些方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造字方法不謀而合。
(2)其次是異體會意
“異體會意”是由兩個以上不同象形字組成的象意字。如“聞”,門內有耳,表示聽;一個^有了女人和孩子生活的不錯,稱為“好”;“福”字在甲骨文中是“兩手捧酒澆于祭臺之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寫照。“福”最原始含義就是“向上天祈求”。而來“福”又成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我們現在對福的詮釋就是幸福、福氣。“福”字右邊,“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興旺;“田”代表土地,整體來說就是一個人有房住有田種且人丁興旺就是福。被譽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大帝所寫的“福”字,可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多福”(圖2)。
這種意象組合方法,具有聯想、暗示、隱喻的功能,富有極大的趣味性,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被廣泛應用。因為它是基于文化共識所達成的意義約定,所以生活經驗是體會其意的依據。這種方式在廣告設計中運用廣泛,如一則百事可樂的低能量飲料的廣告(圖3)。廣告將貓和飲料兩種看似毫無關系的事物聯系起來,說明貓喝了低能量飲料之后,變得非常苗條,能鉆進老鼠洞里。這種圖形的意象連接,使受眾在會心一笑之余記住該品牌及其特點。這些方法與我們的“會意”造字的組合方法異曲同工。又如一則洗衣機的廣告,用衣服和簸箕,衣服和掃帚兩者結合起來,表達了“衣服再臟也不怕”的主題。這些方法與我們的“會意”造字的組合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會意的意象性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從漢字六種構造方法來看,其核心就在于漢字的象意結合關系。漢字在創造中的思維模式,漢字在使用、傳播過程中所產生的精神意象,都會凝集成一種精神無意識,在民族思想的潛流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漢字單體的意象結構促使設計以隱喻和象征的手法表達觀念、思想,而不僅僅考慮使用功能。
比如“間”,就是以會意的造字手法構造的字,由象形字“門”演化而來。古時候的門,從中可以看出門的最初形態,即門框里和兩扇門扉組成。“間”在許慎《說文解字》中“從門月”。門有間隙月光照進來,用月光把兩扇門扉之間的間隙突出出來。會意的造字方法,讓“間”字充滿意境(圖4)。“美”字甲骨文寫作“”,是由“羊”和“大”組合而成的,古人認為羊大為美,表示肥美的意思。人們在造字中,在“形”上加入了“意”的成分,即“意象”。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圖形創意可以從漢字造型的“意象”得到一定的啟發。以靳先生的《美的回響》為例,一只蜻蜓欲落未落在飽蘸紅色的毛筆上,引出了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象聯想。同時運用小荷與紅筆的錯位,突出了凈土理想和環保主題(圖5)。又如漢字海報《云、水、山、風》作品,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用漢字來傳情達意,同時大量的空白空間會給觀賞者有足夠的心理回旋余地,空白和實體之間“虛實相生”。水墨篆字的形態表現了中國傳統的意蘊之美,是對東方神韻的完美詮釋,為現代海報設計開拓了全新的藝術形式。李少波先生《迎澳門回歸》招貼:以龍盤來詮釋主題,龍盤傳達了漢字中團圓的意象,中華民族有“尚圓”、“尚圓滿”的審美意識。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回歸“盤中”寓意中華民族渴望大團圓的美好意愿。龍的符號來代表了中華民族,圓形的龍盤比興“華夏的大團圓”,寓意深刻,雖無文字,但能通過畫面領會其意念,這正是漢字意象的表現。又如,陳紹華先生所設計的北京申奧標志,運用中國書法藝術中筆意的特征,將一個習武、健身、打太極拳的諸多形象融會到了一起,而筆畫表現出中國書法藝術中的草書特征,筆畫線條流暢而圓融。同時把中國傳統中富有吉祥寓意的“中國結”與奧運五環的形態相融合,可以說是神態傳神而寓意巧妙。余秉楠先生的《家》,運用不同的書法字體“家”字的大小變化來創作。字體的右下一筆演變為中國臺灣的地形輪廓表達了大陸和臺灣一個家的概念。由漢字的意象性生成深刻內涵,解讀了中國傳統“家”字的概念。日本白木彰“霎”字的設計通過“霎”創出一個由漢字“雨”與圖形的“云”融合的一個新的視覺符號。其創意就象《西游記》中孫悟空騰云駕霧一樣,雨在云的承載下平步青云。
結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可以說是這個體系最有代表性的組成部分。我們學習了解漢字和視覺傳達設計的關系,就是為了解讀我們民族的這種文化基因,這種基因就是—直在我們情感和思想深處的一種設計的智慧與力量。它從漢字開始至現在,通過漢字及其漢字的其他形式,對我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六書”中的造字方法是一個系統方法,它在很多時候是綜合的運用,很多漢字很難說清究竟用的是“六書”的哪種方法構造,就如同我們的設計方法,也常常是綜合運用的。
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師,在吸納外來優秀設計文化的同時,應該更多地立足傳統文化。而漢字恰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時刻可供補汲營養的生命之源。漢字文化會不斷傳承并發展延續,而中國的視覺傳達設計也會從中吸取文化養料,創造更符合時代特色的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