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文
摘 要:體育產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備受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協調體育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經濟發展;關系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5-0040-02
近年來,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發揮體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理念,提高體育產業所占GDP比重,是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根據國際體育產業發展的經驗,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此,應促進體育產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經濟水平對體育產業的影響
經濟的發展是體育產業繁榮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經濟水平的發達程度直接影響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
首先,從經濟制度上看,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體育事業主要依賴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和管理,實行計劃體制。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體育產業也逐漸市場化、產業化、商業化,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開始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可見,體育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密切相關,市場經濟的理論和思維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必定推動體育產業制度的變革。
其次,從市場需求上看,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制約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體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一個體育大國、體育強國,必然也是一個經濟大國、經濟強國。很多大型國際性體育賽事如奧運會、亞運會和世界杯等,對申辦國家和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盡管大型體育賽事對舉辦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夠參與這場競爭,體育競爭的本質也是各國綜合實力的較量。體育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取決于市場供給和需求。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能夠有力地推動體育市場的繁榮。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 000美元,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體現。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有了新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體育產業的發展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滿足人們的體育文化消費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此外,從政策上看,適當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能夠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經濟政策作為國家經濟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的主要手段,包括財政、稅收、價格、投資等各個方面。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采用了政府管理和市場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因此,運用適當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對體育產業發展進行調控,并不違背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相反,能夠確保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體育產業更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需求,這主要是由于體育產品的需求是一種國際化的需求,體育產品的生產經營和投融資也具有國際化的特點。因此,體育產品具有廣闊的國際市場,是國際競爭的新領域。
(二)體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1.體育產業能夠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體育產業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根據2012年全球主要國家體育產業占GDP比重分析,美國體育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為2.6%,其他國家如德國、法國、韓國、日本也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而我國同期只有0.6%。可見,我國體育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啟動期,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2014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已經超過了4 000億元,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約為4 700億元。從整體上看,2011—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增速水平,盡管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還處于較低水平,但總體趨勢保持增長,從2011年的0.57%增至2015年的0.7%,體育產業對國民財富增長的貢獻有所提升。
2.體育產業能夠擴大消費需求。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體育消費,擴大內需。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對體育文化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大。根據研究顯示,人均GDP越高,對旅游、運動等動態精神需求越高,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更加理性。體育產業的發展就是以人們的體育消費需求為導向,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而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相關服務。體育產業的范圍涵蓋了與體育相關的各類產業,包括體育主體產業和體育相關產業,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休閑健身、體育用品、建筑、博彩、旅游、器材、體育表演等,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體育消費需求。以奧運會為例,作為目前國際上最大型體育賽事,能夠為舉辦國家帶來巨大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收入,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其電視轉播權收入就達到了7.91億美元。隨著國際奧委會成功營銷和國家賽事運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其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使舉辦國在較長的周期內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在體育競賽市場,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進一步升級,體育競賽表演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成為體育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相關統計,完整的足球甲級聯賽能夠為俱樂部帶來2 500萬元左右的市場收入。此外,體育市場的另一重要部分體育健身娛樂產業也憑借范圍大、受眾廣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進行體育消費。有數據顯示,娛樂健身產業的年收入已突破了3 500億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3.體育產業能夠增加就業機會。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創造大量的崗位,增加就業機會。體育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例如場館的修建、服務和管理等。同時,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起到緩解就業壓力的作用。作為新興的產業業態,體育產業的發展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不僅包括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體育服務等基礎人才,還包括體育經濟人、體育管理和運營人才、體育傳媒人才等高素質的體育人才,提高我國體育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二、促進體育產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發揮體育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勢
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應把握新時期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發揮體育產業在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等方面的經濟潛力,提高體育產業對國民財富增長的貢獻率。近年來,國家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引導下,我國體育人口迅速增加,進一步擴大了體育消費需求。尤其是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的提出,使體育運動的理念和文化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轉變了人們的體育價值觀。體育人口的增加也使體育消費的規模越來越大,體育健身、體育旅游、體育賽事觀賞已經成為人們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一種新的消費選擇,體現了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生活的追求,是一種新的消費潮流和時尚。體育產業的優勢還在于其能夠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在工作之余,進行戶外的運動和觀看比賽,就產生了體育基礎設施、體育場地、體育用品和體育演藝競賽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不僅包括居民的消費,還包括政府的消費,例如,公共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的修建,就需要政府進行投資建設。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的優勢,刺激消費的增長和升級,提高體育產業的經濟貢獻率,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協調經濟政策,推進體育產業體制改革
通過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的支持,大力推進體育產業體制改革,轉變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理念,創新思維,探索新模式,尋求新發展。目前,我國還處于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如何協調體育產業的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是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難題。缺乏經濟政策的宏觀調控,容易出現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失靈等問題。因此,適當地進行經濟政策的引導,有利于市場的完善和自我調控,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正確選擇。我們需要看到,體育產業的發展既需要產業政策,也離不開競爭政策,在進行經濟政策的選擇時,應綜合考量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協調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一方面,通過政策的扶持,保護體育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應該鼓勵企業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的進步和成長,對于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進行淘汰。無論是產業政策還是競爭政策,都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大前提下,必須遵循市場的原則和規律,在體育產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選擇適合的經濟政策,推進體育產業體制的改革。
(三)開展全民健身,建設體育強國
隨著體育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健康生活的理念也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大眾建設場館和公共體育場地隨處可見,為人們的體育運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身體素質,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可以看到,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國民財富的一部分,是實現體育大國、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的關鍵。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產業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經濟的發展水平是體育產業繁榮的基礎,也是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制度、政策和市場需求等各方面,對體育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體育產業對經濟的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在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擴大消費需求、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都表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可見,推動體育產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是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應發揮體育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勢,同時,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推進體育產業體制改革,實現體育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 王耀,朱昆.借鑒美國經驗,創新中承接產業轉移[J].時代經貿,2011,(3):71-72.
[2] 胡沐.臺灣承接產業轉移經驗及對蕪湖的啟示[J].銅凌學院學報,2011,(3):61-64.
[3] 張琴,蔣瑛.韓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經驗及啟示[J].經濟縱橫,2009,(8):105-107.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