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榮
摘要:為防止城市內部出現洪澇災害,國內各城市都開始展開了“海綿城市”的建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海綿城市和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并不相同,所以在具體建設時容易遭遇到一些阻礙。本文將以海綿城市建設遵循原則以及設計理想介紹為切入點,對海綿城市建設問題以及建設途徑展開全面闡述,旨在提升海綿城市建設水平,強化城市內雨洪管理水平。
關鍵詞:生態;海綿城市;建設現狀;建設途徑
所謂海綿城市指的就是,城市可以如同海綿一般實施彈性化內部雨洪管理,能夠在下雨時對雨水進行收集與凈化,對其進行合理儲存,并能夠在需要時對儲備水進行科學使用。這種模式強調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可以切實強化城市排水系統能力,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壓力,作用較大。為保證該模式建設質量,相關人員首先應對該模式的設計理念以及遵循原則進行明確。
一、遵循原則與設計理念
(一)遵循原則
在對海綿城市進行建設時,應遵循生態優先原則,要將人工手段與自然途徑有機結合在一起,應在保證城市內部排水防澇質量的基礎上,對雨水進行科學收集與處理,真正將雨水資源有效利用起來,以降低對水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必須要明確的是,這種模式并不是對傳統城市排水系統的完全性取代,而是幫助排水系統進行工作,保證城市本身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掘。
(二)設計理念
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之前,建設人員首先應按照城市降水以及其他方面綜合情況,科學對該模式建設方式進行設計。要改以往對于泵站以及管渠等設施過度依賴的設計方式,要加大對下沉式綠地以及雨水花園等生態化措施利用力度,通過對源頭分散以及慢排緩釋等手段的利用,制定出高質量的海綿城市建設方案。
二、海綿城市建設現狀
(一)綠色海綿體數量有限
國內各地區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海綿體不足是各區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工作中注意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房地產開發商哄抬房價,致使土地價值也隨之增加,開發商會將有限的土地都用做房地產開發,使公共綠地面積一再縮水,從而造成硬直地面面積不斷擴大,直接對綠色海綿體造成了限制。
(二)突襲建設的不足之處
一些城市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運用突襲式的建設模式,而這種方式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例如,直接將道路綠化帶改為海綿體,這種處理方式缺乏一定的理論以及評估依據,如果植物品種的耐勞性較差,當遇到大規模降雨,就會使綠化帶遭受較為嚴重的后果,并不利于海綿城市的建設。
(三)科技研發先進行不足
在海綿城市建設時,想要確保最終的建設質量,就需要大量的技術以及經驗作為支持與依據,并要建立起全面評價體系。而其中技術是整體建設質量的關鍵所在,需不斷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其他因素,對相應技術進行研發與改進,這也是各城市需要注意的內容。
三、海綿城市建設途徑
(一)合理進行建設規劃
為保證海綿城市各項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在建設之前,按照城市實際布局以及降雨量等方面的情況,制定出科學化的建設方案,在規劃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對海綿體選擇以及整體布局規劃兩部分內容予以高度重視。要對城市自然地形條件與河湖水格局進行詳細調查,并要對區域降雨條件與水文情勢進行掌握,并按照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以及水資源開發、保護規劃,對城市河湖水以及綠地等用地特征進行合理規劃,并要對各地徑流經控制目標進行制定。若該控制目標無法達成,則需對城市總體規劃做出科學調整,對各用地布局進行科學規劃,并要從綜合角度入手,對用地空間關系以及建設主體等內容進行深度分析,保證所有地塊年徑流量控制率與設計降雨量情況進行掌握,從而制定出與城市特點完全相符的海綿城市布局規劃。
(二)降低環境影響,遵循資源節約
各地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建設人員需要按照該模式建設原則,要按照保護自然環境徐原則,對雨水開發技術與整體布局規劃方式進行明確,要對徑流峰值調節系統、截污凈化系統以及滲透等系統實施科學設計,避免對水資源造成浪費與污染。要遵循環境保護原則以及因地制宜原則,對雨水實施合理儲存與運用,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區更要重視這一點:但對于南方降水量較為充沛的地區,則需對雨水收集和排放進行重點設計,確保雨水資源能夠得到較為理想的運用。
(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
在建設時,要如上文所示,按照城市以及地區實際情況進行施工設計與建設規劃。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對各地區氣候、降雨以及各類型植物生長規律以及條件等內容進行分析,并要對城市水系分布以及地下水位等內容進行調查。在南方地區,部分灌木并不適合在下凹綠地中進行種植,像法國梧桐以及樟樹等植物一旦種植在水分過多地區,就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建設人員需要按照當地雨水量以及綜合氣候,對海綿體種植植物進行科學選擇。同時由于地下水位與土壤下滲統容量有著直接關聯,屬于正比關系,所以地下水位過高,則應降低對滲透磚的使用,要按照城市自己特點,科學對各項技術以及技術開展方式進行明確。
(四)構建設施維護長效機制
海綿體建設完成之后,并不代表各項工作的結束,相關人員還需按照項目實際特點,構建起相應的設施維護長效機制,不僅要對制定專門部門以及個人對項目設施進行維護,同時還要按照“低影響”原則,合理對各項海綿體設施進行開發,并要求投資者需要承擔起對各項設施進行維護與管理的責任,以保證海綿體運行質量,保證海綿城市價值能夠得到切實發揮。
結束語:鑒于海綿城市的重要作用,國內各地區都應加大對該模式建設的研究力度,要及時認識到該模式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各項問題成因進行深度分析,并結合城市實際特點以及城市雨水洪澇管理模式,科學制定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方案,并運用各種有效手段來對建設中的困難進行克服,從而達到理想的建設效果,真正實現海綿式雨水洪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