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媛,高 明,劉國順,吳 梅,魏新華,江新青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多元化PACS教學模式結合迷你臨床演練評估量表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
郭 媛,高 明,劉國順,吳 梅,魏新華,江新青*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醫學影像學教學已逐步進入網絡信息化時代,基于PACS教學模塊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學習觀念,課內將案例教學法(CBT)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相結合,課下以微課程為補充,將理論、閱片考核與迷你臨床演練評估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PACS;醫學影像學;迷你臨床演練
醫學影像學是指借助各種醫學成像設備和技術,對人體疾病進行診斷與治療的一門分支學科,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是連接病理、解剖和臨床醫學課程的重要橋梁學科。傳統醫學影像學教學以課本及膠片為主,課上教師以PP T授課為主,學生學習過程偏重知識記憶,能力掌握不足,效率低下[1]。近十幾年來,影像設備不斷更新,新技術、新理論層出不窮,加之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得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設備和技術的更新速度,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 Archiv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完成了對醫學影像的采集、存儲、處理、檢索和發送,不僅大大提高了醫療工作效率與醫療質量,還為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改革、創新和完善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微博、微信等新型網絡媒介大量涌現,標志著以快速、精煉作為知識文化傳播特征的“微時代”已經到來[2]。同時改良后的迷你臨床演練(Mini-CEX)評估量表的出現,使醫學影像學標準化教育成為可能。因此,構建合理的信息化教學管理體系,使教學模式向高效率、高水平、高技術方向發展,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尤為重要。本文重點闡述多元化PACS教學模式結合Mini-CEX評估量表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
PACS圖像資源豐富,而且是數字化圖像,可以不斷進行擴容,反復復制,也可采用光盤、膠片打印或紙質打印方式輸出[3],輕松保留寶貴的圖像資料。
PACS設置了多種檢索策略,便于學生檢索,同時,醫院信息系統中的各子系統可以相互嵌入,其便利程度是傳統實踐教學無法比擬的。比如利用我院腫瘤病例管理工具,可以在同一病例中看到影像、病理、檢驗及臨床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拓寬知識面;可以在任何工作站對CT和MRI檢查的腫瘤或其他病變自動進行精準測量、對比、評估和監控;可以提供不同檢查基于容積數據的配準,提供病變書簽標記工具,快速定位不同檢查的病變圖像,跟蹤、監控病變;可以自動保存病人歷史檢查結果,病人復查時,系統自動識別病變及病變體積、長短徑的變化并自動記錄,使病例追蹤更高效,管理更方便。
我院的PACS具有直接對薄層高分辨率圖像進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容積重建(VR)等圖像后處理功能,便于觀察不同系統及臟器的解剖與病變,并提供多種容積重建模板庫,滿足不同部位的不同顯示需求,支持多類別、任意角度裁剪層面顯示,可觀察任意角度組織、病變的解剖結構,使得枯燥、抽象的解剖知識變得立體、生動。此外,在血管追蹤(Vessel Tracking)后處理方面,可提供高效的一鍵式自動多血管定義,便捷標記動脈瘤等多種病變,可同時顯示原始的軸向影像、血管全景影像、血管拉直影像,進行精準的血管編輯、校正、調整。利用心血管分析處理軟件,觀察心臟射血、心瓣膜功能,多平面觀察心臟各腔室形態,從任意角度觀察心臟結構,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觀察心臟的解剖及異常結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便于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有利于提高實習閱片效率,對醫學影像學教學實踐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可將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教學病例根據不同系統、不同病種分類,并結合相關臨床信息,如現病史、治療史、手術記錄等,存入教學資料庫,便于學生查閱、學習。教學資料庫實用性、實踐性強,可突出病例之間的對比性,即不同檢查方法對比、正常與異常對比、同一病例治療前后對比、同一疾病不同階段對比、同一征象不同病例對比,豐富了教學資源,為教學雙方提供了擴展平臺[4]。此外,我院PACS新增知識管理模塊,教師可上傳不同系統的相關課件,方便學生隨時查閱、檢索、調用,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醫學影像學強調從疾病的影像征象來認識各種病變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推測疾病的性質,其特點是必須閱讀大量影像資料,通過不斷對比和分析,總結出疾病的不同影像表現,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大量正常和疾病的影像,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5]。
醫學影像學課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除了要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和駕馭外,還要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角色,從而保證教學質量[6]。如何合理利用PACS設計教學內容,是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的關鍵。
(1)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CBT)。CBT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與臨床實踐能力,減輕教師負擔。PACS案例式教學利用豐富、逼真的案例圖像,多層次、多角度展示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使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學習。課前,教師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精煉教學重點,挑選合適的教學病例;授課過程中,教師在主電腦播放病例圖片,學生在學生電腦平臺查看影像圖片,課上分組討論所示病例的影像學特點,并查閱相關資料,最后由教師利用PP T進行課堂總結,分析病例特點,并講解疾病的典型影像表現及鑒別診斷,加深學生對不同疾病影像學征象的認識;課后,教師提出相關問題,督促學生對本節課教學重點進行思考。
(2)合理利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7]。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病例,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綜合水平,成立學習小組,選定小組長,負責該組討論活動。通過以上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2.2.1 理論與閱片考核(1)根據教學大綱,建立PACS試題庫,包括理論和閱片兩部分,用于學生平時測試與出科考試。(2)測試時,教師在PACS發布考核內容,學生進入PACS抽取考卷,答題結束后提交給系統。在考核過程中,學生可以一邊書寫報告,一邊進行后處理重建,對有疑問的地方做標記。(3)教師根據得分點及學生操作情況等給出綜合成績,并帶領學生分析考核病例的影像特點、診斷及鑒別診斷,使得考核成為學習的一部分。利用PACS教學模塊進行考核,不僅可以觀察學生掌握PACS的熟練程度,還可以對病例進行分析,從而全面檢測學生學習效果[8]。
2.2.2 Mini-CEX評估的優勢及改良方法(1)Mini-CEX評估量表是由美國內科醫學會提出的一套用于評估受試者臨床技能的測評工具,兼具教學功能,并融合了現代醫學模式所需的人文關懷元素。Mini-CEX評估量表作為先進的臨床教學工具,已被廣泛應用于內科、外科、皮膚病、康復科等臨床學科教學中[9]。但至今關于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應用Mini-CEX評估量表的研究及報道甚少。將Mini-CEX評估量表引入醫學影像學實訓教學,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Mini-CEX評估量表的改良:在經典Mini-CEX評估量表基礎上,根據影像科實際情況,制作改良版Mini-CEX評估量表(見表1)。從影像診斷與技術兩方面出發,分別設置7項考核指標,并按照3等級、9分制進行評分。每項滿分9分,7~9分為優秀,為第一等級;4~6分為合格,為第二等級;1~3分為不合格,為第三等級。限定考核時間為30分鐘,考前利用5分鐘簡要介紹考核過程[10]。

表1 臨床、影像診斷及影像技術Mini-CEX評估指標的改良
在信息化網絡時代,醫學影像專業學生課外學習方式多種多樣,例如醫學A PP、網絡病例討論、文庫、微課程等。網絡教學具有形式靈活、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的優勢,便于采取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學生在網絡數字化環境下,通過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在合理的導學設計下成為學習主體,大大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11]。例如課后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并推薦幾個合適的微課程讓學生自學,實現教與學以及知識和技能的整合[12]。
在教學中,遇到典型或疑難病例時,教師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利用網絡資料、微課程等資源,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病例,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學教學已逐步進入網絡信息化時代,基于PACS教學模塊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學習觀念,課內將傳統教學法與C B T、PBL教學法相結合,課下以微課程為補充,將理論、閱片考核與Mini-CEX評估相結合,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1]王芳軍.PACS在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南方醫學教育,2013(1):27-28.
[2]荊利娜,高培毅,周劍,等.碎片化微時代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學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0):7-8.
[3]張金玲,劉白鷺,李萍,等.基于PACS網絡的數字仿真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學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111-112.
[4]徐海峰,周飛華,魏龍曉,等.教育信息化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5):909-910.
[5]張振華,朱文勇,孫亮亮,等.PACS案例式教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5,13(6):712-713.
[6]戴波,徐貴萍,強永乾,等.基于PACS平臺的醫學影像實踐教學優化路徑選擇[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3):599-600.
[7]張煒,鄒云飛,顧國軍,等.基于PACS系統的TBL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9):105-106.
[8]羅邦安,王君,鄭曉宇,等.臨床教學評估方法的選擇策略[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4(9):71-72,131.
[9]陳雨娜.PACS實境教學在醫學影像診斷實訓中的應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4(12):238-239.
[10]張靈艷,胡振彬,朱筱.Mini-CEX在醫學影像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分子影像學,2017,40(1):116-118.
[11]王芳軍,廖淑梅,李樂,等.網絡環境下的影像學啟發式實踐教學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10):1007-1011.
[12]楊宇,周智慧,李平.現代信息化教學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價值[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14(6):91-92.
(?通訊作者:江新青)
G424.1
B
1671-1246(2017)19-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