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貴彥,張 莉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骨科實習護士職業暴露防護中應用規范化帶教模式的效果評價
陶貴彥,張 莉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探討在骨科實習護士職業暴露防護中應用規范化帶教模式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科實習的184例實習護士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實施一對一帶教模式,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規范化帶教模式,比較兩組職業暴露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發生職業暴露51例,發生率55.4%;試驗組發生職業暴露20例,發生率21.7%,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實行規范化帶教模式,能有效降低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發生率,保障實習護士職業安全。
規范化帶教;實習護士;職業暴露
實習護士防范意識差,加之骨科創傷及手術患者多,接觸血液、體液的機會多,使得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發生率增高,因此對實習護士進行職業防護教育勢在必行。職業暴露是指護理人員在從事治療、護理工作時,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皮膚、黏膜,或被污染的針頭刺破皮膚而導致感染的可能性[1]。在一項對實習護士銳器傷發生率進行Meta分析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002—2012年我國實習護士在實習期間銳器傷發生率高達75%,其中污染銳器傷占比為54%[2]。在上報率方面,金莉雅等[2]調查顯示,我國上報率僅為16%。有文獻表明,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萬例次意外針刺傷的報道,而這一數字僅為實際發生例次的1/3[3]。我科通過對實習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進行分析,改進帶教模式,有針對性地對實習護士進行職業暴露及防護知識培訓、考核,降低了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發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科實習的實習護士,且我科為其入院后第一個實習科室,共184人。將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實習的護士作為對照組,92人,采用一對一帶教模式;將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科實習的護士作為試驗組,92人,采用規范化帶教模式。兩組實習護士實習時間為3個月,年齡、學歷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士基線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采用一對一帶教模式。帶教中遇到問題隨時講解,實習結束時進行理論和操作考試。實習護士入科后,由總帶教集中介紹科室環境、管理要求、勞動紀律及科室規章制度,隨后將實習護士分配給其他帶教教師。
1.2.2 試驗組 采用規范化帶教模式。在一對一帶教模式基礎上,增加職業暴露及防護崗前教育,使實習護士樹立標準防護觀念。具體如下。
(1)對帶教教師進行職業暴露及防護知識培訓與考核。①帶教教師每年必須參加醫院職業暴露理論知識和防護技能培訓。②帶教教師需熟悉標準防護內容及方法、操作規范。③對帶教教師進行職業暴露及防護知識考核,包括理論與操作考核,考核成績為90分及以上者才具有帶教資格。
(2)對實習護士進行職業暴露及防護知識摸底考試。實習護士入科后,在一對一帶教模式基礎上,增加職業暴露及防護知識摸底考試,根據成績針對性地制訂培訓計劃并實施。培訓后再次進行考試,80分為合格。此外,帶教教師跟蹤實習護士防護措施實施情況,對防護措施熟練、落實到位者為合格,不熟練、落實不到位者為不合格,對不合格者繼續進行培訓,直至合格方可進行護理操作。
(3)總結案例。分享歷年院內外發生的典型職業暴露案例,并進行原因分析,講解、示范正確的防護措施。
(4)帶教教師跟蹤實施情況。帶教教師跟蹤實習護士防護措施實施情況,規范其操作,強化標準防護觀念,避免職業暴露的發生。
比較兩組職業暴露發生率、職業暴露類別分布情況。
數據資料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表2 兩組職業暴露發生率比較

表3 兩組職業暴露類別分布情況[n(%)]
3.1.1 職業暴露防護意識與知識欠缺 有研究表明,如果實習護士自我防護意識淡薄,傷口處理不規范,其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機會就會增加[3~5]。從前實習護士在入崗前均未接受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培訓,未掌握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置方法,故職業暴露發生率高。本研究通過規范化帶教,入科后對實習護士進行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培訓,職業暴露發生率由55.4%降低至21.7%,說明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培訓對于提高實習護士職業安全意識、降低職業暴露發生率有重要意義[6]。
3.1.2 操作不熟練 實習護士缺乏臨床經驗及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培訓,加之我科手術患者多,侵入性操作多,接觸血液、體液機會多,故職業暴露發生率較高。有研究發現,因銳器傷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風險分別為40%、3%~10%、0.2%~0.5%[7]。由此可見,實習護士實習期間職業暴露發生率高,危害嚴重,因此,提高實習護士職業暴露防護意識是臨床帶教中的重要任務。
3.1.3 違反操作流程,防護不到位 調查發現,銳器傷主要是由回套針帽、不規范拔除針頭、徒手清理污物等違規操作引起,黏膜接觸主要是由于職業防護不到位導致[8]。違反操作流程主要與帶教教師指導不及時、監管不到位有關,而職業防護不到位主要與實習護士不知曉各科室防護用品存放位置、科室防護用品配備不足有關。本研究采取規范化帶教模式,不僅對實習護士進行崗前培訓,還對帶教教師進行考核,這對實習護士和帶教教師都是有益的。
系統培訓有利于實習護士提高職業暴露防護意識和自覺性,掌握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及自我防護技能,規范各項操作,明顯降低職業暴露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規范化帶教有利于降低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發生率,但實習護士的學歷、帶教教師的資歷是否對職業暴露發生率有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樣本量不足,只對我科實習護士進行了培訓,建議在以后的研究中納入更多科室和醫院的實習護士。
綜上所述,規范化帶教在預防職業暴露方面較傳統帶教模式更有優勢,能降低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發生率,值得推廣。
[1]邢亞威,劉志廣,劉曉,等.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4):6077-6078.
[2]金莉雅,陳玉梅,潘甜甜.2002—2012年我國實習護士銳器傷發生率Meta 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10A):36-39.
[3]Yang Y H,Wu S J,Wang C L,et a1.Incidence of Needlestick and Other Sharp Object Injuries in Newly Graduated Nurses[J].Am J Infect Control,2013,3(12):66-67.
[4]Cheung K,Ching SS,Chang K K,et a1.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Hong Kong[J].Am J Infect Control,2012,40(101):997-1001.
[5]Unver V,Tastan S,Coskun H.The Frequency and Cause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Turkey[J].Arch Environ Occup Health,2012,67(2):72-77.
[6]吳莉,張冬梅.實習護士職業暴露血源性疾病防護的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7,23(15):1294-1296.
[7]Cheng H C,Su C Y,Yen A M,et a1.Factors Affecting Occupationa1 Exposure to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Dentists in Taiwan:a Nationwide Survey[J].PLo SOne,2012,7(4):3491.
[8]張鴻,陳煒,劉玉馥,等.86例實習護士職業暴露原因分析及防護對策[J].循證護理,2017,3(3):271-274.
G424.4
B
1671-1246(2017)19-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