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董會權
摘 要:目前許多學校的通識課的教學采用傳統方式,課堂教學,課下留紙質作業,教師積累的資料保存在自己的磁盤中,資料不能共享,學生考試都是答卷進行考核,教師閱卷量大,效率低。如果運用計算機完成作業,不僅可以提高計算機處理能力,還方便資料的存檔,因此通識課教學需要一個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料的共享、作業的網絡布置和提交以及在線測試功能。
關鍵詞:網絡平臺 通識課 資源共享 教學質量 慕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c)-0212-02
通識教育指的是除了專業以外的教育,包括大學的共同課及其他的通識課程。通識課程與專業課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用語言的能力、人文素養、數學邏輯分析能力、思想道德修養、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等。
目前的專業能力培養越來越細致,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而社會生產的發展日新月異,舊工作崗位不斷消失,新工作崗位不斷出現,專業的變化很難跟上社會的發展。而通識課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使學生具有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這種基本素質使其從容面對未來的挑戰。通識課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這些知識和能力是相互滲透統一的,融會貫通,是一個整體。目前許多學校的通識課教學采用傳統方式,課堂教學,課下留紙質作業,教師積累的資料保存在自己的磁盤中,資料不能共享,學生考試都是答卷進行考核,教師閱卷量大,效率低。外語的作文、人文和思政的作業多為論文形式,如果計算機完成提交電子作業,不僅可以提高計算機處理能力,還方便資料的存檔,因此通識課教學需要一個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料的共享、作業的網絡布置和提交以及在線測試功能。而網絡技術和多媒體計算機的發展為學科的資源共享提供可能。
1 系統分析
1.1 國內外現狀
目前,我國推行“互聯網+”計劃,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教育的結果,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教與學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老師在網上教,學生在網上學,信息在網上共享流動。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的三大巨頭是美國的Coursera、Udacity、edX,國內知名大學紛紛加入三大平臺,在平臺上開發自己的網絡課程,教學內容對民辦院校并不實用。國內一些公司智慧樹、超星爾雅等也推出網絡課程,許多學校開始引入一些通識課作為教學的補充,但慕課不會取代傳統教育,會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
商用的網絡教學平臺,不僅價格昂貴,不太符合本校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符合研究型大學培養方式,側重理論及公式的講解,實用的案例不多,案例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更新。為節約資金,鍛煉隊伍,民辦院校需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特色,量身定制開發自己的教學平臺,提高教學效果,針對自己學院的培養方式及教學模式,適應本校實情。因此《獨立學院通識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的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勢在必行。
1.2 系統的意義
通識課在高等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通識教育能夠為學生專業教育打下扎實寬泛的基礎,通過通識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得到加強;同時,通識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達到人格的完善、促進個人發展,并使個人、社會、自然和諧發展。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通識課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隨著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許多通識課學習訓練和考試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通識課的學習應該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網絡環境下的測試及訓練系統能夠豐富和彌補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續,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2.1 為通識課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和積累提供平臺
教師可以上傳講義、課件,可以給學生提供各類學習資源。這些教學資料不僅可以用來學習、訓練和自我測試,也是教師的資料庫、學生的學習庫,教師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教學資料存儲到資料庫中,實現資源的共享,教師隨時獲取教學所需的資料,大家共同提高,減輕了老師的備課壓力,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教改。
1.2.2 課程設計、布置作業、訓練和測試等教學活動在平臺上進行
教師可以錄制自己的精品課程,放到網上方便學生隨時學習。通過平臺教師可以部署作業,學生作業網絡上下載,完成作業,作業提交后馬上知道自己的完成情況,不僅提高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1.2.3 為學生提供網絡虛擬學習環境
提供在線自主學習和研究、做作業和測試環境。學生課上沒有聽懂的內容,可以隨時打開學習和消化。網絡教學平臺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強,根據各科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針對具體的內容隨時添加專項的訓練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2.4 應用面廣、各學科教學相互促進
《獨立學院通識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的開發與應用》目的是實現外語、人文、思政、數學和計算機基礎教學等通識課學科的融合,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高各科的教學效果,所有的作業通過一個平臺提交,相互融合,方便作業長期存檔,及時分析學習效果,同時必然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1.2.5 是師生交互的平臺
學生學習及生活的問題可以咨詢老師,老師回答可以被所有的同學看到,方便同學們學業的進步。
1.2.6 提高教學效果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提高整體的通識課育人能力,使同學經過通識教育后成為志向高遠、富于創新、學技兼優、身體健康的通才。《獨立學院通識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的開發與應用》涉及多門課程的教學、作業及測試平臺,這需要研究課程的共性和個性,設計不同課程的教學功能、教學管理功能和自主學習功能。
2 系統設計
(1)通識課的教學功能。支持同步教學、異步教學、學習指導等多種教學活動,提供數字化、多媒體化的教學資源、教學講義、教學課件、試題試卷庫,同時提供課程設置、課程通知、教學大綱、作業管理。
(2)多門課的教學管理功能、教學計劃、課程設置。
(3)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學習課件、在線測試、答疑,使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主學習,適合學生學習的需求。測試功能完成選題、批卷、查分、輔助學習功能,考試功能實現隨機抽題,答題、批卷及文檔存檔功能。
(4)支持智能手機開展學習。目前,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智能手機,然而適用于學生的功能沒有被開發出來,方便學生利用手機開展學習。
(5)題庫建設。提供測試題的維護功能,方便教師維護題庫。
(6)關鍵問題及系統實現。各門通識課程管理,教學內容和答疑環境。本系統采用WampServer集成開發環境,采用Thinkphp框架,Smarty模板引擎。系統結構采用MVC三層架構結構,保證系統的界面設計和程序設計的分離,使得系統的復用性、擴展性和維護性得到了提高。系統設計使用AJAX的異步模式,瀏覽器就不必等用戶請求操作,也不必更新整個窗口就可以顯示新獲取的數據,實現了接近本地桌面應用的直接、高可用、更豐富、更動態的Web用戶界面。系統實現了教學的輔助功能,拓展教學的時空,網上教學、在線實驗、系統測試并自動閱卷,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學生、后臺管理員三種身份的用戶登錄功能,三種用戶三部分功能。教師子系統能夠完成課件和教程、題庫的上傳與編輯;學生子系統能夠完成在前臺瀏覽課件和教程信息、下載課件、教程、視頻功能,學生在前臺提出疑問、教師回答疑問、學生進行自測等預定的功能;后臺管理員子系統承擔著對本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功能,基本實現了網上輔助教學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吳雅蘭,陸國棟.通識課引領新生走向人格完善[N].中國教育報,2014.
[2] 孔淑貞.大學通識課教學質量提升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