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
[摘 要]各地獨具特色的歷史構成了延綿而燦爛的中國歷史,中國歷史演變進程散落在各地的歷史中。研究本土歷史,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思維,形成新的歷史觀,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本中的主流歷史發展進程。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強調開發課程資源之際,把湘西鄉土歷史轉化為高中歷史教學資源,發揮鄉土歷史的教育作用,為推動湘西鄉土歷史開發和編寫以湘西鄉土歷史為主的吉首市民族中學歷史校本教材做準備。
[關鍵詞]鄉土歷史;教學資源;歷史校本教材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多次提出,中學生除了要學好國家課程規定的歷史教學內容之外,還應該學習一些鄉土歷史。 《歷史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充份開發利用鄉土教材和社區課程資源。”鄉土史指是本鄉本土的歷史,它與當地的社會密切相關,與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進行鄉土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懷,還可以彌補歷史教材的不足,加深學生對統編教材的理解。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鄉土史進行教育,讓歷史課堂充滿鄉土氣息。
一、問題的提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湘西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涌現了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有力策應了中央紅軍長征,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此后追隨朝代的變化而不斷更迭,不斷豐富其歷史。同時,在湘西州內土家族、苗族聚居,苗漢相爭、相處、融合的過程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
高中歷史教材從宏觀角度對整個中國、整個世界史進行了整理和概括,將鄉土歷史增添進入課堂,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從微觀角度印證歷史的大體進程,加深學生對歷史課程的理解。
二、課堂鏈接鄉土歷史策略探究
高中歷史教材概述了古今中外重要的歷史事件,課程時間少內容多,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并理解,恰當的運用學生平時熟悉的歷史來輔助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將鄉土歷史的作用最大化是筆者主要探究的問題。
1.營造濃厚的歷史氛圍,吸引學生的興趣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而高中歷史的主要知識必須要在高二上期完成教學任務。繁重的教學任務會在某種程度上讓學生產生倦怠感,對所學的知識提不起興趣。平時的教學中,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哪些事物或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的加以引導,從而將興趣轉移到歷史學習中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對個人經歷過或與自己生活經驗相聯系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鄉土史所涉及的內容與學生們的生長和生活密切相關,來源于學生的身邊。是學生看的見摸得著的歷史。學生最為熟悉的莫過于自己的家鄉,他們對有關家鄉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古老傳說、風俗習慣以至山水草木等等,都有著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他們都想知道自己家鄉的歷史,所以由此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帶領學生參與鄉土歷史研究的實踐活動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在做中學,所有的學習都是行動的副產品,通過“做”,促使學生思考。
盡管鄉土歷史學生很熟悉,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很難將鄉土歷史和主體歷史很好的聯系。在平時的教學安排中,不僅要在課堂上恰當的運用鄉土歷史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要安排學生參觀或者參與鄉土歷史研究活動。
例如,課堂中講到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就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博物觀或者革命烈士故居。
3.教師加強對鄉土歷史的研究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曾每個教師都將之奉為至理名言,但在今天這個信息極速發達的時代,老師只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現代教育環境對老師的要求不僅僅是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更要求老師有鉆研教材、發掘新課程的能力。
高中歷史老師,不僅要有能運用鄉土歷史的能力,還應該具備對鄉土歷史研究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之余花時間和精力對鄉土歷史進行發掘和研究,精選鄉土歷史材料進入課堂,并將鄉土教材進行整理,開發新課程資源。
三、鄉土教材運用需注意的問題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意識到,鄉土史是對統編教材有益的必要的補充,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既培養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鄉土史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源泉,其作用不容忽視。但在教學中對鄉土史的運用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是鄉土史與統編教材的關系,鄉土史是對統編教材的補充,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在教學中處于輔助地位,不能占用太多的篇幅,不能加重學生的負擔。對鄉土史資源的利用要有選擇性,不可喧賓奪主。
2.是要處理好家鄉與祖國的關系,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愛家鄉是愛祖國的起點,愛祖國是愛家鄉的升華,教學中不可過份夸大地區性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對鄉土史的運用還應注意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關系,課本知識與學科內外知識的關系等等。
歷史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某個人、某個歷史事件促成的,而是千百萬民眾在不斷的探索中推動歷史的發展。因此,在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教授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用新的歷史觀去看待歷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理性歷史思維,恰當的分析鄉土歷史中窺見主體歷史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