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風
以凝聚力提高執行力
——中泰礦業公司提升“雙力”助推礦井發展側記
文/王一風

王一風,男,1982年1月出生,河南能源鶴煤公司新聞中心記者,曾連續6年獲評河南能源集團“十佳”記者,榮獲鶴煤公司2016年度勞動模范、河南能源集團勞動模范、鶴壁市勞動模范,個人曾發表各類作品2000余篇,先后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好新聞一等獎、河南省企業報好新聞一等獎。
“要改變科室以‘管’字當頭的工作思維方式,從最有利于安全生產和職工滿意的角度出發,從最需要解決、最有條件解決的問題入手,著力提高服務質量,推進工作落實。”
“業務科室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深入區隊現場發揮業務指導作用,形成一同謀事、一同做事、共同完成任務的良好氛圍。”
今年以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泰礦業公司以“轉作風、提效能、促安全”為抓手,轉變工作作風,下移工作重心,切實發揮管理、指導、服務三項職能,開展了“科室區隊增強凝聚力、黨員干部提升執行力”的作風建設活動,有力支持了礦井安全生產。今年上半年,中泰礦業公司安全上消滅了工傷事故,原煤產量完成62.43萬噸,實現利潤7049.4萬元。
以前,中泰礦業公司履行管理職責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領導安排去做、去管;二是基層要求去管、去協調。這兩種情況都是在問題發生后才去作為,屬于被動管理。有的基層單位執行力弱,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上級的精神和要求;有的科室與區隊的凝聚力不強,科室對區隊的主動服務和業務指導不到位,區隊與科室的主動溝通和工作協調不及時,導致礦井工作被動。
為增強工作的主動性,中泰礦業公司黨委緊緊圍繞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牢固樹立“要想不被動,必須先主動;只有先主動,才能不被動”的工作意識,實施主動管理、超前管理,開展“科室區隊增強凝聚力、黨員干部提升執行力”活動,要求黨員干部撲下身子,深入一線和現場,主動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各項工作穩妥有序進行。
5月,為確保采掘接替正常,圓滿完成原煤生產任務,2506工作面安裝成為當務之急。為此,中泰礦業公司給運輸區下達了一個月運輸45臺ZF-5600型液壓支架的工作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在運輸區進入工作地點的第一天,中泰礦業公司供應科便積極與運輸區機電負責人聯系,協調解決了一部分電機車電池和相關配件,并時刻對電機車的燈、鈴、閘、撒沙裝置等進行檢查,確保了電機車的安全可靠運行。在完成安裝運輸任務的同時,運輸區還要保證四三隊3309底抽巷和南翼-450泵房水倉清理的正常供車。為此,他們專門組織召開會議,給全體干部職工講形勢、講任務、講安全,要求每一個小班從北翼-240運輸巷運輸一臺支架到南翼專用回風巷,并且保證四三隊每個小班32輛空車的正常供應。
“苦點累點算個啥!加班加點算個啥!”5月30日,時東紅班完成了最后一臺支架的運輸任務。本該4點鐘就下班的他們,一直忙到快6點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升井。由于安排得當、配合默契,運輸區不僅保證了巖巷隊及其他生產單位的正常用車,還提前并且超計劃完成了支架運輸任務。
“黨員干部應主動溝通協調,各科室區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維護、相互配合,解決生產問題才會有的放矢、快速高效。”這已經成為中泰礦業公司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
“機關干部不僅要當好工作評判員,更要做好生產指導員。”這是中泰礦業公司機關工作人員的又一共識。他們高起點、嚴要求,對礦井安全生產關鍵環節實施全面督查、重點指導。
前不久,中泰礦業公司準備擴修猴車道,為方便職工上下班,決定暫時在主軌道上用人車代替猴車載人。這個主軌道長約1040米,平均坡度12度,雖說人車只計劃行駛3個月,但關系到每一名乘車職工的人身安全,各個工作環節不允許有絲毫差錯。為使人車安全運行,中泰礦業公司機運科、安檢科、技術科、調度室專門成立了聯合督導組,每班派專人深入現場指導工作、協調生產。1000多米的斜坡軌道,哪個地方有技術難題,哪個地方可能出現安全隱患,工作人員就跑到哪個地方盯著,一個班下來上下跑三四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督導組工作人員靠前指揮,區隊工作人員也認真按照督導組的要求進行整改,確保了人車的安全運行。
“想基層之所想,急一線之所急。”這句話簡單概括了中泰礦業公司機關人員的工作作風。他們以方便基層開展工作為己任,專門下發文件,明確機關干部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其中至少有6次到較遠的工作地點跟班6個小時以上,參與一線工作,服務基層區隊。
2016年10月初,采二隊工作面由于經過向斜軸,地應力集中。為防止發生事故,生產技術科抽調精干力量,全天跟班到現場,隨時隨地指導生產。同時,人力資源科、技術科、通防科聯合為采二隊全體員工開“小灶”,組織員工系統學習礦井“四位一體”綜合知識、防突措施、煤與瓦斯突出的預兆、突出的危害以及突出后現場人員的避災方法等。采二隊隊長劉文長深有感觸地說:“機關就像及時雨,總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我們傳經送道,可幫了我們的大忙。”

“5月份,四一隊在北翼-450回風巷工作面獨頭掘進進尺106.5米,完成計劃的133%,創炮掘進尺新紀錄。”6月7日,在中泰礦業公司安委會工作會議上,董事長、總經理朱芳隊很是欣喜。
長期以來,對于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獨頭掘進一個月最多進尺60米。由于礦井接替緊張,5月份,中泰礦業公司給四一隊下達了獨頭掘進80米的生產任務,奮斗目標為100米。很明顯,這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可是四一隊不僅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了,還出人意料地創下了新紀錄。
作風就是表率,就是示范。四一隊黨支部書記張廣現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每天帶領維修工到工作現場檢修,并親自爬到耙裝機底下查看油管漏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維修工進行處理。他還將維護皮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每次都是干在前、搶在先,確保了皮帶的正常運行。
掘進組長姬愛山每天都是第一個進掘進頭,最后一個出工作面。將近60斤一捆的錨桿,別人一次背一捆,他一次背兩捆。在他的帶領下,全組16個人一個月掘進38米,創小組掘進最高紀錄。
機電班長胡士福、副班長張現林發現耙裝機里帶一側不運行時,從沒有接觸過液壓系統的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參照液壓支架工作原理,運用排除法對近50根油管一一進行檢查,耗時4個多小時終于找到了故障點,原來是一塊綠豆大的小石塊堵住了一根輸油管。經過緊張處理,耙裝機恢復了運行,而本該下午4點鐘下班的他們,上井后已是夜里11點了。
(作者單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鶴煤公司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