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大以來,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圍繞科技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打通科技向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完善科技評價體系,重點突破制約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本文主要總結了縣域貫徹執行“一法一條例”的具體情況,從而從科技體制改革的角度為政府實施創新服務職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起到了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一法一條例;設想
中圖分類號:D92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9-0080-03
作者簡介:夏其中(1986-),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本科,學士學位,建湖縣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機械工程領域研究和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舉措,近年來,建湖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貫徹“一法一條例”,努力營造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社會氛圍,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市場化機制,促進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取得良好成效。
一、全縣科技成果轉化基本情況
“十二五”以來,我縣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中重要環節來抓,進一步破除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科技成果在本縣企業轉移轉化,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取得了很好效果。
建湖縣成為全國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全省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縣,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42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1%。縣高新技術產業區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區;擁有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建湖縣石油裝備產業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建湖民營科技創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縣高新區未來科技城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縣開發區創建省級節能電光源科技產業園,近湖、建陽、上岡等3個鎮被認定為省創新型試點鎮。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6.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9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45家。全縣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5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45項。
二、貫徹實施“一法一條例”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問題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導向,著力提高成果轉化效率
(1)制定科技成果轉化扶持政策。一是資金支持引導科技成果轉化。先后出臺《關于產業升級科技支持政策的意見》、《建湖縣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關于“聚力創新”促進科技體制改革的激勵意見》等文件,設立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等專項資金,給予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全方位支持,對企業購買科技成果、技術咨詢服務等,給予專項支持,累計為100多家企業提供4250萬元的專項資金支持;二是風險共擔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通過政府與銀行合作的模式,設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明確風險承擔比例,鼓勵企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共計為45家企業提供2.5億元的科技貸款支持;三是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廣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法,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資助,面向全縣對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費、授權費用給予資助,為參加知識產權國際訴訟案件提供專項資金,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補助資金800多萬元。
(2)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先后成功舉辦了三屆“科技與人才節”,吸引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吉林大學等100多家高校院所帶著最新科研成果受邀來湖,發布科研成果1560多項,達成科技成果合作意向近100項,吸納40多人來湖創新創業。全縣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初步形成“百家高校院所支撐百億產業、百名專家教授支持百家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十二五”期間全縣成功轉化科技成果165項,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55項,承擔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5項、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
(3)搭建產業技術創新載體。政府層面:分別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建湖航空裝備產業研究院、與中國石油大學共建建湖石油裝備研發中心、與復旦大學共建建湖節能電光源研發中心、與東南大學共建建湖節能電光源研究所、與西安石油大學共建建湖石油機械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共建建湖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林業研究所共建建湖現代園藝研發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建湖現代農業研究中心、種苗繁育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園區層面:縣經濟開發區與南京工業大學及鹽城師范學院,縣高新產業區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岡產業園與上海交通大學,建湖石油裝備產業園與常州大學、建湖民營創業園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建立了公共研發平臺。企業層面:通過積極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緊密合作,共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6家、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7家、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1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0多家,實現了大中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90%以上。
2.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核心,全力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
(1)引導企業引進科技成果。通過政府補貼、科技計劃資助引導各鎮區(街道)根據主導產業發展需求,以骨干企業為龍頭,有針對性對接高校院所,引進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產業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已形成高校院所專家教授來湖參與企業研發、科技成果優先來湖轉化的良好局面。“十二五”以來,通過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企業研發人員在專家教授的培訓和指導下,共計培養本土在職碩士研究生20多名,企業研發能力顯著增強。endprint
(2)完善技術轉讓商業化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技術成果價值評估、許可、交易的商業化機制,強化科技成果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轉移集聚。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讓競爭和后續監督機制,力爭實現科技成果的商業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3.加大組織保障力度,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1)縣、鎮(區)協同推進。加大對產業研發、技術轉移、平臺建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重點推動開發區、高新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考核機制。縣委、縣政府牽頭制定政策,縣、鎮(區)按比例共同扶持技術成果應用和產業化。
(2)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科技支持政策,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以金融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科技金融擔保體系,積極開展科技銀行、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科技金融新產品,提升科技金融服務水平,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技術轉移轉化活動。
(3)積極培育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充分發揮科技中介在企業技術需求與科技成果轉化之間紐帶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務組織體系。重點發展提供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鼓勵個人、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開辦專業性、行業性的技術轉讓服務機構。
(二)主要存在問題
一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還不通暢。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與企業實際需求對接的效率較低,企業購買科技成果的成本高、轉化風險高、形成產品周期長,精準支持力度還不夠。二是企業對引進科技成果的主動性還不高,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引進等支持力度還需加強。三是專利結構需要調整,全縣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占專利總量的比重過低,發明專利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權益保護的重要保障,需要進一步優化。
三、深入推進“一法一條例”貫徹實施的措施和建議
(一)鼓勵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
1.加大對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支持
我縣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先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民間資本為依托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繼續執行科技“一法一條例”對科技創新成果獎勵政策,進一步明確科研成果完成單位必須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約定優先”的原則,規定與科技人員約定獎勵的方式。沒有規定或者約定的,按照法定標準不低于凈收入50%的比例給予獎勵。
2.加大科技創新成果獎勵力度
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應用轉化研究和技術轉讓兩個重要階段,分別制定具體扶持政策,加快形成完整的政策鏈,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應用轉化研究階段,圍繞新特產業需求,通過機構和平臺建設、共性技術研發等,扶持應用型科研機構把基礎研究向應用研發轉化。技術轉讓階段,以企業為主體,扶持將商業化潛力大的技術在企業進行產業化應用,將創新成果推向市場。
(二)鼓勵知識產權創造
1.提高知識產權獎勵補助額度
2017年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聚力創新”促進科技體制改革的激勵意見》,進一步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力度,優化全縣知識產權結構,對新獲得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每項獎勵2萬元,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每項獎勵20萬元。
2.落實推進標準化、品牌戰略的有關政策
落實省市縣科技創新券政策,重點支持企業推進品牌化和標準化戰略,全面提升企業品牌化、標準化水平。
(三)鼓勵發展高新技術企業
1.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
始終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嚴格執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扶持政策,深入落實科技型企業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稅收減免政策。
2.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
認真落實研發機構建設獎勵政策,支持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等研發機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四)鼓勵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養
1.落實高端人才引進政策
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整合現有人才政策的基礎上,出臺《“515”建湖人才引進三年行動計劃》,圍繞全縣新特產業需求、不同層次人才的特點,精準定位,引進高端人才來湖創新創業。
2.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獎勵
出臺相應的人才培養政策,發揮縣委黨校、建湖縣石油機械研究所作用,拓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范圍,鼓勵企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對企業將研發骨干人員送到高校院所深造鍛煉給予相應補貼。
(五)鼓勵科技服務業發展
1.搭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加快建設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業發展的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其在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外引內培的方式,進一步完善涵蓋研發設計、技術交易與科技咨詢、科技查新、知識產權、檢驗檢測技術、農村科技超市、科技金融等七大領域的科技服務體系。
2.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
科技服務業是面向社會開展技術引進、成果轉化、科技評估、創新資源配置、創新決策和管理咨詢等專業化服務行業,對科技成果在各類創新主體與市場之間的流動和轉移發揮重要促進作用,能夠有效降低轉化成本、緩解轉化風險、提高轉化效率。面向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培養一大批復合型技術轉移服務人才,建設一支懂專業、懂管理、懂市場的專業科技服務隊伍。
[ 參 考 文 獻 ]
[1]楊東占.重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從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談起[J].中國高校科技,2015(11):7-11.
[2]牛芳,李蘇華.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情況的報告[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6(6):5-8.
[3]孫潔.細化政策成果轉化更給力——解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J].中國農村科技,2016(5):2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