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訓練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教學中師生維系交流互動的關鍵工具,本文從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出發,分析了現行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容易出現的問題,并試圖探究解決問題、保障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有效提問;針對性;漸進性;代入性
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是教學中訓練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課堂教學中維系師生交流互動的關鍵工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通過提問來正確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還可以借此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興趣,強化記憶,同時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但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雖然也在課堂上提出許多問題,但忽視了提問的技巧、策略,導致所提問題不能獲得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影響了提問的效果。故此,本人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和總結反思,對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課堂提問進行探討。
一、目前英語課堂提問中的問題
1.課堂提問沒有針對性
部分教師在從過去的灌輸式教學向新課程的提問式教學轉變時,操之過急,泛泛而問,使得不同水平、能力層次的學生不能通過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將各自掌握知識的真實水平反饋給教師;而有些過于寬泛的問題,脫離我國目前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讓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如何切入,怎樣思考。
2.問題深度忽視漸進性
課堂教學提問中,有些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特征以及其產生的思維局限性,在問題的深度、廣度、難度上沒有能做到精心設計、合理規劃,所提問題過難或過易,非但不能激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反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3.問題設計缺少代入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問應該要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讓他們的學習活動更積極、主動。有些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學生的代入感,讓學生覺得很遙遠。缺少代入性的問題難以增強學生對語言運用的感性認識和直觀體驗,不利于促進學生理性認識和感性認知的充分融合,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1.加強針對性,讓提問落到實處
加強提問的針對性,首先應該做到“因材施教”。一個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制宜,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考慮到他們反應的差異、思考的深度差異,讓問題更貼近于被提問者力所能及的水平,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盡可能讓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給學生以有話要說的感覺,避免出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思考,其他人作壁上觀的狀態。
加強提問的針對性,其次應該做到“有的放矢”。課堂提問的設計,應該服務于整節課的教學目標,找準教學的關鍵點,圍繞重、難點來設計問題。提問要緊扣教學內容,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不能過于空泛,更不能偏題跑題、為了提問而提問;要防止提問與教學目標關聯不緊密、與教學內容脫節,不能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失去價值。
2.重視漸進性,防止揠苗助長
教學應該遵循科學規律,學生掌握知識是有階段性的,課堂提問應該充分考量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的發展節奏,淺深有序、難易有度,引導學生步步向上。欲速則不達,如果提問過于簡單,學生懶于思考,則啟發學生思維就成了一句空話;提問過難,學生畏于思考,則與引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也難免南轅北轍。過猶不及,提問應注意“適度”原則,問題應該在學生思考能力范圍之內,既不會難到讓學生只能瞠乎其后,又不會簡單唾手可得——“跳一跳,就能夠得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興奮點,促使學生投入最大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投入進問題的思考、研究。
3.提升代入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
從灌輸式教學到啟發式教學,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通過教學工具的科學使用,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能動性,讓所學到的知識為我所用、活學活用。從這個角度上,作為交際工具的英語學習,讓學生獲得語言運用的代入感必然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事實上,運用第二語言的流利程度是靠在合適的輸入環境中慢慢形成的(克拉申,1981)”,然而,囿于我國國情,學生并不可能充分獲得英語學習的完美輸入環境,雙語的環境都是少之又少,完全外語的教學環境更是鳳毛麟角。為了避免“一傅眾咻”的窘境,在英語學習中充分運用包括提問在內的英語教學互動交流工具,提高他們的使用效果,比其它學科尤其顯得重要。作為英語課堂上最常用的師生互動交流方式,提問是一種有效的語言實際運用練習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生動情節的、貼近學生生活體驗的場景,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切智力之外的直觀體驗,使學生如設身處地、身臨其境,讓他們在問題中學會適應英語的語言環境和思維方式。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啟發式的提問的重要性已毋庸諱言,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讓提問不僅限于“問”的形式,而能獲得“問”的收獲,關鍵就在于采用合適的提問策略,將教學的目標巧妙地融入一個個提問中,讓學生的思維火苗在對一個個問題的思考中燃燒爆發,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一個個問題求索中激揚蓬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提問的效用,提高它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慶芳.“課堂教學提問有效性的實踐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年第6期
[2]楊連瑞.《英語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呂炳君,何蘭芝.《有效教學和和諧課堂》,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
[4]張丹.《有效備課》,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