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飛+范正軍
摘 要:刑事立案監督作為國家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法律監督職能,監督偵查機關有案不立、非法立案、以罰代刑等情形。當事人申請立案監督后,往往沒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容易引發信訪。本文就針對此類案件引發的信訪問題作出分析。
關鍵詞:刑事立案監督;信訪;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9-0114-01
作者簡介:孫菊飛(1985-),女,浙江臨海人,本科,臨海市人民檢察院,科員,研究方向:刑法。
刑事立案監督是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的案件沒有依法立案,不應當立案偵查而立案的,以及刑事立案活動是否合法所進行的法律監督。下面筆者結合臨海立案監督案件引發信訪現狀、造成信訪的原因及如何做好此類信訪案件談幾點看法。
一、臨海市檢察院申請立案監督案件分析
從數量上看,每年受理的案件數差不多。27起案件中,25起是當事人認為公安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申請的立案監督,25起均不符合立案條件;2起是當事人認為公安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申請撤銷案件,目前還在辦理中。
從申請立案監督的案件類型來看,經濟類糾紛引起的較多。27起案件中,其中因經濟糾紛引起的案件17起,約占63%,職務犯罪類案件3起,房屋產權引起的案件2起,故意傷害案件2起;交通事故引發的案件2起,搶劫1起,尋釁滋事1起。
從息訪息訴情況來看,重復訪的息訪難度較大。27起案件中,22起已經通過各種途徑息訪,2起還在辦理中,2起經濟類引起的案件及1起職務類案件未息訪。且2起經濟類引起的案件息訪息訴難度較大。
二、立案監督結束后當事人繼續上訪的原因
(一)當事人法律意識淡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從申請立案監督案件來看,當事人有維權意識,敢于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法律條文理解的錯誤;當事人由于對法未進行全面的學習,根據法條字面上的意思去解釋法條。在干警解釋法條后,仍堅持已見,無法接受。二是對檢察職權的錯誤理解。把檢察機關當作最后一道屏障,認為檢察機關不支持立案,他們就無計可施了。
(二)當事人對政府機關的不信任
政府信任是建立在公眾對政府的合理期待以及政府回應基礎上的一種互動、合作關系。經濟不斷在發展,而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也在下降。
(三)窮盡司法途徑,但受害人的損失問題未得到解決
每起立案監督案件,當事人在身體上、精神上或經濟上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申請立案監督后,如仍覺得無法立案,他們的損失無法挽回或得到賠償,尤其是經濟類引起的案件,涉及的數額比較大,在公安作出不立案決定、檢察認為不符合立案條件時,去法院起訴也未能解決。
(四)公安在處理案件時不夠全面及時,且監督過于“柔性”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規則》相關規定,目前檢察機關開展立案監督的手段只是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或立案理由、通知公安機關立案、提出糾正違法意見等幾種,且這些手段都存在程序性強、強制性弱的問題,較大程度影響刑事立案監督的效率與權威。很多立案監督的案件中,反應出當事人報案后,公安取證不夠及時、不夠全面,導致立案監督時查閱的材料根本不符合立案的條件,而且很多證據由于采取的不夠及時導致后期不法補正。
三、解決此類信訪的對策
(一)提高干警素質,做好釋法說理工作
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日趨細化,人才技能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新事物新情況的不斷涌現。因此,這就要求控申部門的干警必須要有較高的政治業務素質。干警的政治業務素質高,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集體力量的最大化。面對新形勢下處理信訪工作的艱巨任務,加強對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干警的業務培訓和理論學習,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每一干警的業務水平和理論修養。在處理信訪工作中,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破解信訪難題,才能做好釋法說理工作,達到息訪息訴的目的。
(二)完善司法救助途徑,切實解決他們的損失問題。通過完善司法救濟途徑,保障群眾合法利益,對于不作為、亂作為的責任人員采取行政問責制度,造成嚴重后果的追究其法律責任。目前,司法救助只針對人身傷害及精神損害賠償,但對因經濟類引起的損失及一些財物損失沒有救助。
(三)建立多元化的涉法信訪調處機制。完善公開審查制度。對于重大、疑難案件,特別是上訪人無理取鬧的案件,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專家、律師和當事人及其近親屬參加公開聽證、答詢,依靠各方力量和群眾輿論作好化解矛盾糾紛工作。
[ 參 考 文 獻 ]
[1]尚馥娟,閆利平,曹麗勇,張磊.信訪問題的現狀及其對策探討[J].統計與管理,2015.
[2]閆鋒.當前我國信訪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治理對策[J].中州學刊,2014(09):87.
[3]謝偉.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成因與對策初探[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