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斐
摘 要: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同時又是初中的起始學科,陌生與新鮮共存。因為新鮮,會使學生對其充滿好奇,產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但又由于陌生,也會導致許多學習時的障礙,容易產生放棄心理。所以一定要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接受心理出發,多法巧引,快樂入門,為以后的化學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入門;策略
一、從生活入手
一切科學都來源于生活,面對剛剛坐在化學課堂上的初三學生,首先要做的,不是炫耀其高深莫測,而是要回歸生活,是與學生一起探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諸多現象。例如:農村常見的鬼火、使用的鐵锨刀子等工具會生銹、水果放置一定時間會腐爛變質、用石膏點豆腐、汽油燃燒的時候不能用水去澆滅等等。然后告訴學生,這些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化學現象,看起來挺神秘,但都可以用將要學到的化學知識進行科學解釋。再由此推開去,讓學生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到天體星球,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春夏秋冬,打雷閃電,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點點滴滴,都與化學密不可分。還有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衛星發射,神州升天,載人登月,“蛟龍”探海,這些從古至今嫦娥、海龍王的領地,一個個都被人類所征服,這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都有化學的功勞,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學好化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生活問題,并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化學課,學起來也會輕松許多。
二、少講多實驗
對于化學這門課程,由現象到理論,光憑老師一張嘴,是遠遠解決不了問題的。許多化學原理,都必須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親眼觀察,親身體驗,最好親自動手操作,最后將看到的現象用簡單明了的科學語言進行表述。這樣由感性到理性,對某一化學現象的發生條件、變化過程、變化結果,甚至對我們實際生活的影響等等,都會有較明晰的理解,也才能真正達到對化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例如,在最開始的內容中,就展示了“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燈”“變色龍”等幾個極具趣味性的小實驗,看似避開了學習內容,實則是奇妙無窮的化學變化,這就抓住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調動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又如在“燃燒和緩慢氧化”教學中,把白磷和紅磷分別置于銅片上,直接在酒精燈上去烤,結果白磷燃燒掉了,紅磷卻沒有燃燒。然后請同學思考這是為什么,通過觀察具體實驗,指導閱讀教材內容,進而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既能理解,又記得牢固。
三、上好第一堂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化學這門新的課程,怎樣在開始就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極為重要。
首先可以從化學的物質美入手,讓同學欣賞美麗的歷史文物圖片。如商代的青銅器、元代的瓷器、景泰藍等等,告訴他們這些魅力無限的文物,其實就是化學工藝品,讓他們在欣賞化學美的同時感受化學的美,對美的渴求會促使他們想去探索、去研究化學,想去揭示化學世界的奧秘。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神秘性創設情景,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比如用酚酞溶液在濾紙上寫上“希望你們學好化學”幾個字,由于溶液本身是無色的,字跡也看不清,但噴上氫氧化鈉溶液,字會馬上變紅,學生看了感到很好奇,課堂氣氛一下就會活躍起來。還有做清水變牛奶、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燈、雞蛋跳舞等試驗,把學生引入一個個神秘的世界,他們的熱情一下被點燃,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還可以多挖掘化學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例子,適當穿插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像我們吃的食鹽和食醋成分分別是什么?為什么在冬季密閉的屋子里燒爐子取暖容易中毒?白色污染有哪些?居里夫人的故事,還有我國化學家侯德榜,研究出了“侯氏制堿法”,成功發明了碳化法氮肥生產新流程,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做出巨大貢獻等,都是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極好策略。
四、培養學習化學的良好習慣
(一)課前閱讀
總體來講,化學課因與生活實際相關,還是比較具有趣味性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指導學生養成課前閱讀教材的習慣。通過閱讀,當堂課的基本內容,將要做的實驗,還有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等等,都會心中有數,在上課時就會特別關心老師的講解,也會把自己的一些疑惑講出來讓老師解答,這就會極大地提高聽課效果。
(二)規范書寫
剛開始的化學作業,難度都不是很大,但一定要在學生的書寫規范性上嚴加要求,像化學術語、元素符號、結構式、分子式、化學反應式等等,一定要按要求去寫。比如二氧化碳是CO2,不要寫成CO2,要注意字母的大小比例。又如在化學方程式中,當生成物有氣體時要打上升符號(↑),當生成物有沉淀時要打(↓)等等。要求學生要認真仔細,注意規范,特別是要標準,寫端正,該大寫的大寫,該小寫的小寫,絕不可馬虎隨意。
(三)積極動手實驗
化學課實驗相對較多,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親自實驗,要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絕不能抱著“看熱鬧”“好玩”的態度。自己更要積極實驗,多看、多思、多問、多記。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不僅要看到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還要看出濺落的黑色固體,并看到集氣瓶中事先加入了少量水或鋪了一薄層細沙等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逐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當然,各地的基本情況都不盡相同,教學策略也要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化學老師一定要抓住起始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盡量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舉一反三,靈活教法,一開始就讓學生上心,之后的化學教學就會更加輕松而有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