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議將“同胞兄弟姐妹”納入有特免權的近親屬范圍,在《刑事訴訟法》總則規定近親屬證言特免權;在法律修改以前,認可近親屬庭前證言的證據效力,并給被告人提供庭前對質的機會。
關鍵詞:出庭特免權;證言特免權;拒證權;親屬證人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9-0194-01
作者簡介:何光銘(1993-),女,回族,廣西柳州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2015級訴訟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第188條第1款規定的被告人近親屬在作證方面的豁免為出庭特免權,其涵蓋的近親屬范圍過于狹窄,同時會導致庭前作證的證言效力模糊、導致家庭關系利益與被告人對質權相沖突。
一、將“同胞兄弟姐妹”納入有特免權的近親屬范圍
刑訴法第188條將同胞兄弟姐妹排除在有出庭特免權的近親屬范圍之外,既不能保持刑訴法內部的統一,也與“保護家庭關系”的立法目的有出入。
刑事法律不同于民事法律,其對“近親屬”規定的范圍偏窄自有其特定立法目的。我們只需要在刑事訴訟法范圍內保持統一即可。此外,受司法傳統影響,我國刑事訴訟在實踐中還是以職權主義為主導、以“發現真實”為目的,如果無限擴大享有特免權的近親屬的范圍,會加大偵查工作的難度,讓所謂的“當事人主義”影響訴訟進程。因此不宜將近親屬的范圍過分擴大。納入“同胞兄弟姐妹”已經足夠。
二、在《刑事訴訟法》總則規定近親屬證言特免權
在親屬作證特免權問題上,我國有必要放棄“出庭特免”模式,選擇借鑒域外的“證言特免”模式,即親屬證人僅享有拒絕陳述的權利,但在出庭問題上,只有義務而無權利。德國、日本刑事訴訟法、我國臺灣地區“刑事訴訟法”都對此作出了規定。此外,德國、日本、俄羅斯均將拒證權規定于刑事訴訟法總則。
萬毅教授在《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出臺后曾上書全國人大法工委,建議將第188條中的“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這一但書規定,移至第60條第1款,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除外”,由此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近親屬拒絕作證權。①該方案能夠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庭前證言效力模糊問題,二是被告人對質權保障問題。將上述有關近親屬的規定移至第59條,就直接免除了近親屬的庭前作證義務,不再需要討論庭前證言的證據能力問題。如果被告人的近親屬放棄這一特權而向偵查機關提供了證言,由于其不再受“免于強制出庭”條款的保護,因此在需要出庭時應當出庭,甚至在拒絕出庭時被強制出庭。這一點與普通證人出庭無異,目的都是保障被告人的對質權。這樣的立法模式,還可以讓法官逐漸擺脫對證言筆錄的依賴、更加注重庭審過程中對親屬證人的對質詰問過程。
三、認可近親屬庭前證言的證據效力并提供庭前對質機會
新刑訴法第188條第1款盡管存在爭議,但其規整意圖明確指向“僅僅免除親屬出庭之義務”而非“免除親屬作證之義務”。在現代的民主法治國家,立法者在創制規范上具有優先的地位,雖然這并不排除法律解釋者參與創制規范的可能性,但完全忽略立法者的意圖也是難以接受的。②既然立法中規定了近親屬拒絕出庭特權,在目前司法實踐中不能直接違背這一規則。在法律修改之前,我們應該認可近親屬庭前證言的效力。
為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利益,在被告人要求之下,應當給其在庭審前對質詢問的機會。③近親屬如果提供了對被告人不利的證言,而又準備在審判期間拒絕出庭作證的,那么,在該案件的審前程序階段(偵查或起訴),應當確保被告人有機會與該近親屬對質。根據美國2004年克勞福德案,對質權條款禁止采用那些不到庭證人的證言,除非證人確實不能到庭以及被告人事先有交叉詢問的機會。可見,庭前對質能夠在證人不出庭的情況下保護被告人的訴訟權利,經過對質的近親屬庭前證言,應當認為具有證據效力。
每個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方都有“獲得有效辯護以對抗重罪指控”的需求。因此所謂的“合憲法的目的性限縮”解釋沒有意義,不能動輒“個案調和”而置法律規定于不顧。
有學者指出,被告人的近親屬作證特免權不是“有資格作證的人可以不被強迫”,而是他們因身份關系而沒有資格作證,從而也就不能被強迫作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規則逐步從取消作證資格規則演變為彈劾證言可信度規則。④筆者部分贊成上述觀點。被告人的近親屬顯然有作證資格的,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并且可能放棄提供證言的特免權。而彈劾證言可信度卻是保障對質權的重要手段,目前能采取的庭前對質的方法就能起到彈劾證言可信度的作用。
[ 注 釋 ]
①萬毅.新刑訴法證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法解釋問題[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11(5).
②張翔.“近親屬證人免于強制出庭”之合憲性限縮[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6(1):65.
③龍宗智.薄熙來案審判中的若干證據法問題[J].法學,2013(10):3-15.
④易延友.公眾有權獲得任何人的證言[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5):167.
[ 參 考 文 獻 ]
[1]柏利民.證人出庭作證實踐問題探析[J].人民檢察,2013(8).
[2]易延友.證人出庭與刑事被告人對質權的保障[J].中國社會科學,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