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楊喆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代教學更加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關注學困生也成為了當今課程改革的關注熱點之一。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育背景下,關注學困生、尊重學困生、轉化學困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積極正視和面對的重點教學問題。以下便是一些個人實踐經驗,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幫助實現初中歷史學困生的轉化。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困生;興趣
一、創設精彩的課堂導入,誘發學困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筆者所在班上的學困生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興趣及積極性相對來講也較為低迷,具體表現為始終不能很好地融入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活動,學習過程始終心不在焉,學習效果自然也差強人意。
對此,筆者認為,要想做好這部分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首生應當積極誘發他們對于初中歷史相關知識點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創設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不失為誘發初中歷史學困生產生強烈學習動機與積極學習欲望的有效渠道。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例如,在教學“諸子百家”這節內容之前,筆者并沒有一上來就向學生灌輸各學派的不同思想主張,而是率先利用多媒體教輔設備為學生出示了一組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幻燈片,包括“和為貴”“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四海之內皆兄弟”等內容,隨后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你們看來,北京奧運會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果與其體現出的獨特中國傳統文化有沒有密切的聯系呢?如果你認為有的話,請舉例說出自己的認識與觀點。
很多學困生在看到直觀生動、形象立體的幻燈片時,就表現出了強烈的參與興趣。待筆者這個“看似與學習無關的問題”一拋出,他們的表達欲望與積極性立馬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因此,發言的積極性更為高漲,表現得也非常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愉悅而融洽。趁勢,筆者又講道:“因為北京奧運會將傳統中國文化元素進行了最淋漓盡致的發揮,能讓我們透過演員的表演真正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與豐富內涵。其實,除了北京奧運會中所體現出的傳統文化因素,我國傳統文化中還包括其他內涵深刻、主張鮮明的文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之中,去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如此,借助多媒體教輔設備就為學生精心而巧妙地創設了一個別致的課堂導入方式,使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都得到了最充分的調動與維持,從而為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相關的歷史學習活動之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關愛學困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時,要多關注他們的優點,放大他們的閃光點。不要打擊他們學習的熱情,而要把正面教育放在主導地位,表揚與批評相結合。學困生本身處于班級的落后地位,他們身上微小的閃光點常常會被掩蓋。歷史老師要善于挖掘、放大他們身上的優點,課堂上多提問他們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給他們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不是被遺棄在角落被忽略的。老師平常要與這些學生多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會增強后進生學習歷史課程的信心。老師可以多講一些歷史上的名人傳記,用名人的故事消除后進生的消極情緒。比如林肯,9歲時母親去世,22歲時經商失敗,23歲時競選眾議員落選,想進法學院學法律沒進得去,24歲時和朋友借錢經商破產,花了16年時間才把借的錢還清,26歲將要結婚時,未婚妻病逝,曾經一度抑郁,最終在51歲時當選美國總統。和他相比我們現在這一些學習上的困難又算得了什么。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后進生氣餒,不讓他們喪失信心。
三、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困生對待學習通常都有一種消極態度。誰都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因此,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歷史豐富多彩,每節歷史課都包含許多人物,許多歷史故事。老師可以以一段小故事作為引子,也可以播放視頻短片開始一節課的課程。課程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現代影視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真實的歷史故事為背景改編的。在學貞觀之治時,我們可以以《隋唐英雄傳》為引子。可以播放電視劇短片。學生的熱情一下子就被點燃,讓學生討論最佩服哪位英雄。這么多英雄都圍繞在一個人的身邊,那就是李世民,貞觀之治的主人公,他惜才愛才,減輕農民賦稅,減輕勞役,開荒種田,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皇帝。李世民之后另一位有名的皇帝是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關于武則天有很多電視劇作品,她聰明伶俐,學識淵博,也是一位關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作為女皇帝,它更不容易,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對于這些歷史人物都可以讓學生課上討論,相信沒有學生是不感興趣的。
四、老師多給出激勵評價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老師對學生雖不會惡言相向,但是消極的評價殺傷力是不小的。學困生上課由于羞怯心理常常不敢開口,因此上課時老師要多用一些難易適中的題目提問他們,并對他們的回答及時做出評價。回答對了便多加表揚和鼓勵,回答錯了,要耐心講解,逐步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回答。課上回答的問題多了,特困生的羞怯心理就會慢慢消失。一學期下來,學困生就會積極地參與課堂。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和學生一起學習,學習效果也會明顯好轉。
總結:總之,只要從學困生的主觀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想法設法在歷史課堂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給予積極的鼓勵,時刻關心他們,就一定能夠幫助學困生樹立起學習歷史的堅定信念,以此為教學基礎,才能更好的致力于完成初中歷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參考文獻:
[1]樊雪飛.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1)
[2]孫礫.初中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