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座桂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這門課程就是要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任務不僅僅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一個有道德、遵守法律的好學生。本文將從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找出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83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重心是讓學生了解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因為初中的學習任務不是很緊張,因此在這一時期就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法治教育,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是有幫助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有良好的道德是成功的前提,因此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產生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從情感方面來學習,要讓學生從了解到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畢竟很多學生剛開始對這門學科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讓他們從心理慢慢接受所學知識并認識到這門學科是自己應該主動學習的。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老師最需要做到的一點就是讓學生積極地學習。如果學生能在學習中有積極性,那他們的成績自然不會有多差。老師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自覺的學習。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就是要讓課堂更活躍一點,可以多在教學中舉一些生動的例子,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要多讓學生參與課堂的討論中并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讓學生能大膽地發言,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在學習中是否存在問題,老師也就能夠幫助他們改正。在教學中也要時刻激勵學生,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學習中有信心,不要因為一點點的小錯誤就責罵學生,這樣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與學生交流談話,與學生之間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這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合理的使用情景教學,要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學習中,這樣他們才能切身體會到學習的本質,而且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的積極性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養成的,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該保持耐心與信心,不要輕易放棄學生,要相信學生是能考出好成績的。時不時找一些成績偏下的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問題出在哪里然后幫助他們改正。在課堂中還要多讓學生參與討論,最好是分成好幾個小組來討論某個問題,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通過聽取別人的意見可以找出自己的想法中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小組討論對于學生來說是可以感受到班級凝聚力的,也能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討論中抒發自己的想法,這對于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有幫助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法
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是一門偏向文科的學科,因為其中有較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生來記憶,所以學生在課后是應該花時間來整理繁多的知識點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適當的舉一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因為這門學科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因此想要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些知識就要讓他們從真實的例子開始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要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不要因為某個學生的成績差就不重視他,這在教學中是應該避免的。在教學中要有認真嚴謹的態度,就像學生在學習中必須有認真的態度才能學習好一樣,老師在教學中更應該時時刻刻認真對待學生,不要在教學中太過隨便,否則是不能使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的。
在教學中也需要定一個目標然后朝著這個目標去教學,漫無目的的教學不僅毫無效率而且還會使學生也感到迷茫。在定最初的目標時不要太好高騖遠,否則只會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不僅僅是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有目標,學生在學習中也同樣應該有自己的目標,這也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從而更加自覺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因為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在學生的生活中受用的,所以在平時的一些習慣上面就要讓學生嚴于律己,這是有利于學習的。道德與法治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人品,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做人的一些品行,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嚴于律己,給學生起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讓學生以老師為榜樣,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努力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時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要學會總結與反思,這是一個優秀的老師所應該做的。
三、學生應該具有的素養
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因為這門學科訓練的主要是學生的素質與品行,因此,學生從一開始就應該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重視。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因此在開頭的學習中老師要耐心指導學生并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知識。因為這門學科所學知識是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所以要是學生能把這門學科學好的話,在生活中也必定是有良好的素質的。初中的學習還是要靠學生有自覺性,不僅僅是對這一門學科而言。因為很多知識都是需要學生在課后整理歸納的,所以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覺性就尤為重要。老師也應該起到監督的作用,特別是在自習課上,不要讓學生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去做一些沒有用的事。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學生還會逐漸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這樣他們才會在以后做一個守法的人。一個好的學生應該有提問題的習慣而不是不懂裝懂,因此老師也要在教學中教會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交流,這是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的,因為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不同的意見,學生能夠知道別人的優秀觀點并結合自己的意見來進行改進。
四、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是學生能夠應用在生活中的,老師教學的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有良好品行的人。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同時對自己也要有個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效率的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蘇開結.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7(37):1-2.
[2]李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微探[J].新課程·中旬,2017(7):2-3.
[3]張虹華.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2017(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