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柱
摘 要: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對城市人居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林綠化工程能夠有效改善空氣環境,營造良好的城市景觀,兼具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本文主要對園林施工中栽植技術進行研究,并探討養護管理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園林施工;栽植技術;養護管理
苗木栽植與養護管理是園林綠化工程中的重要構成部分,直接影響園林的生態效益。但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由于涉及工序相對較多,且具有一定復雜性,難以保障園林工程建設質量,降低苗木成活率,增加后期養護管理費用。因此,有必要對栽植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技術標準與規范,加強養護管理,推動城市建設持續發展。
1 園林施工的準備工作分析
1、確定主要技術項目
首先,在園林施工過程中,不同植株對于土穴規格大小的要求也存在差異,應當根據苗木根系、土球直徑等確定種植穴的形狀、尺寸等,同時綜合考慮經濟條件、樹木年齡等因素。其次是換土方式,常見的有單坑換土和成片換土,可結合具體要求選擇適宜的方式,同時計算客土來源及土方量。起苗時間及順序也是影響植株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必須充分掌握植株的實際情況,以此為依據選擇起苗方式及包裝方法,確定栽植時間及順序。若在園林施工中需要采用假植措施,需在施工之前明確假植位置、方法等。
2、現場準備分析
全面清除施工范圍內殘根雜草、石塊等障礙物,片植地被和草坪對場地平整度要求相對較高,應細致整理表層,確保園林建設順利進行。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進行整地處理,翻曬土壤,盡量減少病蟲害。同時檢測、化驗土壤性質,根據檢測結果對其進行處理,包括消毒、施肥、改良等措施,土層60cm范圍內通常存在有毒垃圾,必須對其進行處理。施工中所選取的種植土與回填土都應滿足相關標準,選取較為疏松的土質,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非毛細管孔隙度在10%以上,土壤含鹽量不得超過0.12%,且保證土壤營養元素處于基本平衡狀態。根據植株的生態習性及具體的土壤條件塑造地形,合理規劃整地深度,粘土易深,明沙土易淺。待場地處理完畢,由專業技術人員驗收合格方可進行后續施工。
2 園林施工中栽植技術研究
1、定點放線
以園林設計方案為依據,參照現場構筑物,進行植物定點放線,確保滿足施工要求。要求定位準確,盡量減少測量誤差,并將點位明顯標記出來,由專門工作人員現場驗點,避免存在誤差過大的現象。常用的定點放線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式,其中網格法適用于地形平坦的園林工程,在施工現場劃出相應方格,為后期操作提供指導。若場地面積相對較小,且固定物與設計方案一致,則可運用交會法進行定點和放線,主要選取兩個固定的地面標志物作為參照,最終確定種植位置。二是規則式,此類定位及放線方法適用于花壇、行道樹等綠化施工中,要求橫平豎直,整齊美觀。
2、挖植樹坑
植樹坑通常呈圓柱形,對不同的植株,所采用的植樹坑也存在一定差異,舉例而言,栽植灌木時以成片淺坑的栽植方式為主,植樹坑宜大于0.5m?。必須保證植樹坑的位置、形狀滿足施工要求,根據預先測量植樹點的位置,從周邊垂直向下挖坑,并在底部鋪設排水層,及時排出對多余水分,提高植株成活率。在開挖植樹坑過程中,注意是否存在石塊、建筑垃圾等影響植株根系的因素,及時將其清除,避免影響根系生長。
3、起苗及運輸
通常在苗木的休眠期起苗,綜合考慮氣候、溫度、土壤條件等外界客觀因素,避免在挖掘過程中造成植株損害。根據苗木的實際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挖掘方式,落葉植物挖掘根系不宜過短,否則將會降低成活率;綠葉植物應帶有少量土壤,其土球尺寸應符合標準要求。對于較為珍稀的苗木,還需做好主干的包扎工作。為避免運輸過程中苗木受損,按照規定要求進行包裝,主要采用捆綁的方式保護土球,若運輸距離較長,應注重根部保濕,并適當修剪枝葉,減少水分散失,確保蒸騰作用處于相互平衡狀態,以提高成活率。待苗木包裝完成后,有序裝至運輸車輛,及時運送到施工現場,在運輸過程中需妥善遮擋,防止外界因素對苗木造成損害,長途運輸時應定期淋水。
4、苗木栽植
待苗木運送至施工現場之后,需及時定植,由專人負責指揮卸苗,加強保護工作,避免人為操作不當造成損傷,同時栽植前適當修建植株,根據具體品種確定修剪程度,常綠針葉樹及灌木剪去受傷枝、枯病即可;長勢較強的落葉灌木應采取強剪措施,將樹冠剪去1/2以上,以提升成活率;長勢緩慢的苗木只需進行疏枝。將苗木放置植樹坑內,去除土球包扎,并將樹體扶正,必要情況下還需進行支架支撐,確保苗木穩固直立,隨后回填土壤,與苗木根系充分結合,并進行適當夯實,避免存在虛土或孔隙。若由于外界客觀因素影響,無法及時栽植苗木,為防止根部脫水,應在陰涼背風處開挖假植溝,整齊碼放苗木,在根部逐層覆土。
3 園林植物養護管理
1、為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待施工完成后應加強養護工作,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灌溉,栽植24h以內及時澆水,要求滲入土層深度在30cm以上,在定根2—3天后可二次澆水,同時加強春灌水與冬灌水工作,保證根系吸收充足的水分。澆水結束后,應采取封堰崔措施,能夠有效保水護根,提高成活率。根據苗木的生長習性,喜陰樹種應及時遮陰,包扎不耐寒樹種,加強栽植后養護管理,確保其正常生長。
2、栽植施工完成后,定期進行施肥作業,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養分。首先是施基肥,根據苗木大小和肥料類型確定施肥量,將土壤與有機肥料充分攪拌均勻后施用。其次是追肥,主要是在苗木生長期間施用,尤其是在6—8月的生長旺盛期,必須及時補充肥力,主要包括根部追肥、葉面追肥。以觀花為主的攀援植物,在追肥時可噴灑1%的磷酸二氫鉀,在追肥期間,葉面追肥的頻率為每半個月1次,一年保持在4—5次。嚴格控制施肥量及頻率,待施肥作業結束,必須及時灌溉補充水分。
3、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及時剔除早雜草,避免爭奪水分、養分,影響其正常生長。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尤其是截口部位易發生病蟲害,必須充分掌握苗木生長實際情況,發現潛在病蟲害,并對其進行處理。苗木生長階段不同,所采用的病蟲害治理措施也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在秋末冬初可將涂白劑涂刷至樹干部位,不僅能夠防治病蟲害,還可反射陽光,延遲樹木萌芽,減少日灼傷害。栽植楊柳樹后及時涂白,還能對皮潰瘍病害、蛀干害蟲等進行有效防治。同時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學性,利用相生相克的原理,有效抑制園林植物病蟲害,避免將相克植物種植在一起,盡量利用相生植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適地種植,選擇與園林周邊環境適應性強的植物品種,也是減少病蟲害,提升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建設規模日益擴大,環境問題及生態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對園林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充分發揮園林工程在城市綠化中的積極作用,必須做好施工準備工作,嚴格遵循相關工序,加強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按照規定要求進行灌溉、施肥,做好病蟲害防治,提升植物成活率,確保預期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嚴云山.基于園林施工中栽植技術及具體施工工序的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年03期
[2]夏詠.園林施工中樹木反季節栽植技術應用及實施要點分析[J].居業,2017年02期
[3]熊聞進.苗木的反季節栽植技術在高溫雨季的運用與實踐研究——以杭州東方花城市政景觀綠化工程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年06期
[4]赫茜茜,劉春海.基于園林施工中栽植技術及具體施工工序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7年1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