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紅

摘要:例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例題可以引入新知、鞏固新知、準確的示范、對所學知識拓展延伸等,根據例題的功能,采取不同教學方法,充分而有效地發揮例題的作用.
關鍵詞:例題;功能;教學方法
數學離不開解題,數學教學也離不開例題教學.蘇科版(2011)教材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例題資源.教師若能充分利用好這些例題資源,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價值,將有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縱觀蘇科版(2011)教材,可以發現這些例題主要有四種功能類型,下面就每一種類型分別談談如何進行相應的教學.
一.引入新知型
如九(下)《6.2黃金分割》例:如圖1,點B在線段AC上,且 ,設AC=1.求AB的長.
圖1
對于這個例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所給條件,利用方程思想,求出AB的長為 (近似值為0.618),并由此引入黃金分割、黃金比的概念,同時也復習了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的知識.
這類例題,筆者認為教師要把握其“引入”作用,不宜做過多的拓展延伸.
二.示范引領型
如七(上)《3.3代數式的值》一課,例1:當a=-2,b=-3時,求代數式 的值.
教師要結合板書,進行講解,準確的示范,總結解題步驟,提醒學生在代入數值時注意:(1)把數值代入時要把省略的乘號寫出來;(2)字母的值取分數或負數時,在計算它的平方、立方,代入時要添上括號,在例題講解后,往往要配以相應的練習,并進行評點,師生反思和總結.
一般來說,教科書例題的示范引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知識應用的示范引領。教師借助例題,展示如何利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例題的示范,使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新知識分析、解決相關的教學問題。二是審題程序與表述規范的示范引領。教師通過例題展示解題過程和規范的表述示范,使學生明確解題表述的基本過程和規范要求,掌握解題的基本流程,從而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和規范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敘述是數學解題的重要環節,因此,語言敘述必須規范,規范的語言敘述要求條理清楚、步驟完整、詳略得當、言必有據。數學本身有一套規范的語言系統,切不可隨意杜撰數學符號和數學術語,課本例題為學生的解題規范作了最好的示范,而重視解題的規范化將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積極的影響。
三.新課應用型
如九(下)《6.4探索三角相似的條件》例3:如圖2,在△ABC中,AB=AC,點D、E分別在BC、AB上,且∠BDE=∠CAD.△ADE與△ABD相似嗎?為什么?
首先要幫助學生分析思路:猜想△ADE與△ABD相似,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判定方法:兩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要證△ADE∽△ABD,只要證得這兩個三角形中有兩組對應角相等,現在已有公共角∠DAE=∠BAD,還差一組對應角相等,我們可以考慮證明∠ADE=∠B.而題目所給的條件是AB=AC和∠BDE=∠CAD,結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得到∠ADB=∠CAD+∠C,再利用“等邊對等角”和等式的性質,可以推知∠ADE=∠B.從而問題解決,然后要求學生寫出解題過程.
這類例題的作用主要是知識點的鞏固和應用,教學時,要著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找出解決問題思路,并能有條理地書寫出來,解后還要引導學生反思:本題用到哪些知識點,關鍵是什么,其中用到哪些數學思想方法,等等.另外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變式訓練和拓展.如本題可以追問:你能證明 嗎?還有其它相似三角形嗎?也可以把題目變為:在△ABC中,AB=AC,點D、E在BC、AB上,且∠ADE=∠C.問△BDE與△CAD相似嗎?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得到基本圖形,如圖3,其基本條件是∠ADE=∠B=∠C,我們把它稱之為“一線三泡泡”,結論是“左·右=左·右”(即BE·AC=BD·CD),這是一個十分有用的小結論.
四.拓展延伸型
如九(下)《6.4探索三角相似的條件》例:如圖4,點D在△ABC內,點E△ABC外,∠1=∠2,∠3=∠4.△DBE與△ABC相似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分析:△DBE和△ABC已經具備了什么條件?(由∠1=∠2可得:∠DBE=∠ABC)如果要用本課的定理: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就必須證得: .那么怎樣能得到:BD、BA、BE、BC這四條線段成比例呢?(用相似三角形).對,我們就應證另外一組三角形相似,而題目已經給出∠1=∠2,∠3=∠4,所以可以證得:△ABD∽△CBE,于是得到 ,換一種形式就得到 .至此,障礙排除.接著引導學生書寫一下解題過程.做好后,可以引導學生反思本題的特點:由條件先得到一組相似三角形,進一步得到兩組對應邊成比例,而這又為證明另一組三角形相似準備了“兩邊成比例”這一條件.后面可以舉一些類似的例子:
變式1:如圖5所示,BD、CE分別是△ABC的兩條高,連接ED.求證:△AED∽△ACB.
變式2:本課練習3(改編):如圖6,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點,點F在CD上,且CF=3FD.
①△ABE與△DEF相似嗎?為什么?
②連接BF.△ABE與△EBF相似嗎?為什么?
這類新課應用型問題,要引導學生分析思路,體會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特點、解題的方法,進行適當的變式訓練,以期強化例題的輻射作用,做到“做一題,通一片”.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對課本例題的設問進行拓展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延伸”主要是指對例、習題進行變通推廣,重新認識。恰當合理地延伸能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情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并能使學生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王菊花.變式構造顯本質 引領挖究提能力[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16(7/8):92-97.
[2]陳勇軍.立足基本題型 變式深化思維[J].中學數學教學,2015(1):55-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