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娜+姜雪嬌
摘 要:董事會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會的治理效率將直接關系到公司利益和股東利益。文章以東北65家國有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董事會治理特征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研究表明:東北國有上市公司董事會規模對公司績效并無太大影響,制度設計中的獨立董事并未發揮正向作用,董事的股權激勵作用也并未顯現,而董事的年薪激勵方式則效果顯著。需加強獨立董事制度建設,完善董事薪酬激勵制度。
關鍵詞:董事會 治理特征 公司績效 國有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2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065-02
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內容,董事會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焦點,其治理效率的有效發揮與公司發展密切相關。東北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具備很多其他省份沒有的優勢和條件,上市公司作為東北三省的優勢企業和優勢資源,可以反映出東北企業的大致狀況。但近幾年,以遼寧省為首的東北三省GDP增速持續落后,有針對性的研究東北三省國有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效率問題具有代表性和時代緊迫性。本文以65家東北上市公司為樣本數據,研究其董事會特征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希望為東北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一、研究假設的提出
本文研究董事會治理特征主要是指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年薪。
1.董事會規模。董事會的規模是指董事會內部成員的總數。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發現,董事會的規模與董事會治理效率具有相關性,但相關程度及方向并沒得出一致性的結論。羅肖(2015)研究發現公司的董事會規模與績效之間是呈負相關關系。張娟(2016)研究得出,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之間沒有相關性。作者認為,董事會規模并非越大越好,董事會規模越大,可能會造成決策效率低,反而不利于公司績效的提升。因此,提出假設H1: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顯著負相關。
2.獨立董事比例。《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獨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至少為1/3。我國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控股公司設立獨立董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監管部門的要求。張利群(2013)研究得出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的結論。秦麗娜(2009)研究得出自然人控股公司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績效正相關,但是并不顯著。作者認為:雖然獨立董事的設立初衷是好的,但因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及“花瓶董事”的存在,獨立董事的作用很難發揮。因此,提出假設H2:獨立董事比例與公司績效無顯著相關關系。
3.董事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為了實現對董事的激勵約束,通常會授予成員一定數量的公司股份。董事成員由于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將自身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密切聯系起來,就會有足夠的動力對經營層實施有效的監督,對于公司的重大決策、決議,會考慮的更加謹慎和科學,從而有利于公司績效的提升。因此,提出假設H3:董事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
4.董事年薪。董事薪酬是屬于短期的激勵方式,上市公司為了激發董事們對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常給予他們比較高比例的薪資報酬。通過這種激勵方式,董事們的工作熱情有所提高,工作態度也會隨之轉變,全心全意為公司工作,提高公司績效。因此,提出假設H4:董事的薪酬水平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
二、數據的選擇及變量的定義
1.數據選擇。東北三省在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48家,其中國有企業占總數量的比重是67/148。本文是通過收集東北三省67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研究期間為2010~2015年,剔除*ST類公司2家,最后收集整理了65家樣本公司的數據,其中遼寧省30家,吉林省19家,黑龍江省16家。本文所需的研究數據的來源于上市公司6年的年度報告,財務報表數據、財務分析指標均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國泰安數據庫等專業證券網站。本文先用Excel對數據進行了歸納和整理,其次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2.變量定義。本研究變量分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控制變量。各變量的定義及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實證檢驗
描述性統計只是對各變量的極大值、極小值、均值等進行統計與分析,對本研究并無實質性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是進行相關分析與多元回歸分析。
1.相關分析。對東北三省國有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需要對變量之間進行Person相關性分析和顯著性分析(見表2)。
由表2相關分析可知:董事會規模與總資產收益率表現為負相關,但并不顯著;獨立董事比例與總資產收益率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董事持股比例、董事薪酬與總資產收益率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
2.回歸分析。為了進一步研究董事會治理特征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建立經濟模型,該模型以公司績效為被解釋變量,以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年薪為解釋變量,企業負債水平和企業成長能力為控制變量建立模型:
ROA=α+β1BDS+β2IBD+β3BDSalary+β4BDShare+
γ1LEV+γ2Growth+ε
其中,α表示的是截距,β1~β4,γ1~γ2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
經檢驗:調整R2=0.575,說明模型的擬合度較好,Durbin-Watson=1.88,說明模型中不存在自變量之間的自相關關系;VIF的值均在1至2之間,可以判別模型中各個變量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其它回歸分析系數見表3。
由表3可見: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負相關但不顯著,即假設H1不成立;獨立董事的比例與公司績效顯著負相關,即假設H2不成立;董事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正相關但并不顯著,即假設H3不成立;前三名董事的薪酬與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即假設H4成立。
四、結論及建議
通過檢驗我們發現:對于東北國有上市公司而言,其董事會規模對公司績效并無太大影響,制度設計中的獨立董事并未發揮正向作用,董事的股權激勵作用也并未顯現,董事的年薪激勵方式則效果顯著。這說明,東北國有上市公司可能是受體制機制、思想觀念等約束較多,影響了獨立董事的推選及獨立性作用的發揮,影響了股權激勵的推進。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獨立董事制度建設,真正發揮好獨立董事的作用;積極完善董事薪酬的激勵制度,包括年薪制、股權激勵等多種方式,調動董事及高管們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公司績效。
[本文為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6BGL036)“國有企業董事會治理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羅肖.中小板、創業板公司董事會治理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5
[2] 張娟.中外合資股份有限上市公司董事會特征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87-90
[3] 張利群.終極股東控制下董事會治理與公司績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4] 秦麗娜.自然人控股公司的治理與績效[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04:114-120
[5] 劉彬.董事會治理要素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研究——來自制造業的經驗證據[J].財會通訊,2016(08):34-36
[6] 謝園園.董事會治理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性分析——以中國金融業上市公司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4):31-32
[7] 韓穎.董事會特征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我國上證A股公司的實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22):110-114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000)
[作者簡介:秦麗娜(1964—),女,遼寧大連人,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創新與公司治理;姜雪嬌(1993—),女,沈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與管理創新。]
(責編:趙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