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華
摘 要:2014年我國財政部頒發了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指導方針,明確地指出該體系能對單位的管理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營造一個公平、廉政、賬目清白的財政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在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仍存在各種問題,文章從管理會計的定義入手,闡明該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分析在存在的問題,針對建立管理會計體系提出建議與對策。
關鍵字:行政事業單位 管理會計對策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111-02
一、管理會計的定義
管理會計是為領導者和決策者提供管理信息的會計,是單位利用管理會計信息,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規劃、決策、控制等方面服務于決策需要的相關活動。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與企業一樣,也存在著大量復雜的數量和非數量關系,管理會計的作用在于可以收集、加工、整理這些性質不同,功能各異,但又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信息,從而使管理部門能夠更好地做出有關人力、物力、財力、權力等方面的決策。
二、推進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改革。近年來,為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財政部推行了一系列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包括預算項目庫建設與三年規劃編制改革、政府采購相關政策的改革、績效預算改革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支出經濟分類改革等,通過改革,國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管理已經從過去的“重分配”轉向“嚴監督、重績效”的方向,這對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特別是財務與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管理會計體系,加強會計信息的分析與預測,有利于單位建立規范嚴謹的業務流程,強化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資金績效。
二是有利于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信息公開,解除公共受托責任。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政府組織的一部分,資金來源多為財政撥款,其單位公共職能的實現不僅擔負著經濟效益目標,更多的是社會效益目標,管理目標的多元化與復雜化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特點,這一特點使社會公眾對于事業單位各項目標是否實現無法預測,造成公眾對于事業單位財政供養的價值產生懷疑。近年來,國家逐步實施了事業單位各項信息包括管理信息,財務信息的對外公開,希望增加管理職能的透明度,進而解除公共受托責任。這些措施對單位內部的業務管理、預決算管理、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一方面可以通過各類信息的及時匯總與分析,實時監控單位業務活動,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根據信息公開的實際要求,全面提供大量具備準確性、相關性、可理解性的管理信息,使公眾對于資金績效充分了解,進而達到解除政府公共受托責任的目的。
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現狀
2014年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建設原則、目標、主要任務和措施等方面分別提出了要求。2016年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財政部又印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用于具體指導單位管理會計工作實踐。根據財政部的要求,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管理會計已逐步為決策者所重視,并在規劃決策中引入管理會計理念,對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戰略規劃起到了一定的推動的作用。
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管理會計應用與體系的構建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中管理會計的應用有限。管理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預算會計、財務會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其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推廣時間不長,應用范圍較小,主要原因是人們對于管理會計的認識大多數停留在成本效益分析上,而行政事業單位一般為公益性的,以實現政府公共職能為主要目的,所以很多人認為,其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并不適用。
二是內部控制缺失導致管理會計的應用效果不明顯。管理會計的應用依托于單位的治理基礎,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總體而言,仍存在一些漏洞,內部控制相關制度仍不健全,導致管理會計的信息來源存在不可靠因素,直接影響其為單位提供的決策信息的準確性。比如,一些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缺乏,影響了基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那么即使應用最完備的管理會計工具仍無法及時準確的得到決策與管理所需的信息。
三是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觀念陳舊,業務素質不高,影響管理會計的實施。目前國內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是以財務會計工作為主要工作內容,重記錄,輕分析。一方面,大部分財務人員只以記賬為自身的工作職能,對管理會計的認識較少,觀念陳舊拖延了該項工作的推廣;另一方面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分析能力較差,財務分析工作經驗少,導致管理會計成果的可用性不強,進而影響了管理會計的推廣與實施。
四、加強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確定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特點的管理會計目標
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必須有正確的目標,才能滿足管理會計體系的適應性原則,充分發揮管理會計成效。基于這樣的認識,結合現行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本文認為管理會計體系的目標是最大限度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具體包括:為預算編制、執行、反饋、調整、評價和獎懲提供信息;對各項分類資金設置不同的管理流程,動態掌握分類資金的整體及明細執行情況;實現財務各崗位間、財務與業務間的工作銜接。
(二)加強預算管理與資金管控,以此作為管理會計體系的核心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工作是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涉及了單位內部的各個部門,以預算管理系統作為中間者可將各個部門銜接起來,從而達到管理控制的目的,因而預算管理與資金管控是管理會計體系的核心內容。完善預算管理系統,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金管控為核心,從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三個維度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可以推動單位從預算編制、審核、批復、執行、反饋、調整等環節收集匯總財務信息,運用定量定性的方法進行分析提煉,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達到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endprint
(三)管理會計與預算會計緊密結合,形成統一協調的信息系統
目前來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基礎是預算會計,通過預算會計可以完成單位日常運轉所需的預算編制,資金收支的核算工作,并取得最原始、真實的財務信息,但這些信息一般以預算收支的基礎財務數據形式體現,無法直接為單位戰略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績效管理等活動提供依據。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預算會計信息收集基礎上的管理活動,它必須與預算會計緊密結合起來,以預算會計信息為基礎,結合管理活動中的非財務信息,如業務流程,工作計劃、機構設置等,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等,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形成順暢的信息系統,實現進一步完善業務流程,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加強績效管理,強化管理會計信息利用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績效管理的政策,而績效管理正是管理會計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管理不僅從資金收支的合法合規性去評價,更關注資金使用效果,對單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績效管理的信息來源于管理會計處理的各項財務與非財務數據,績效評價的方法與管理會計中的滾動預算管理、平衡計分卡等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基本一致,績效管理的深入發展依托于管理會計信息的充分利用,二者相互推動,缺一不可。
(五)形成全面、規范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效果
管理會計在具體實踐中是嵌入各項管理工作,從碎片化的經濟與業務活動中收集各類信息,在分析匯總后再回到管理工作中指導具體實踐。多口徑、多方面的碎片信息,需要統一的體系整合來形成有效的結論,否則片面化的調整不足以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管理會計報告不具備法律效力,它是根據各單位實際管理需要而產生的一個結論性的報告,為提高內部管理找出癥結,提供建議。基于這一認識,本文認為管理會計報告的構成應該包括如下內容(見圖1)。
(六)健全管理會計機構,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設管理會計體系,必須進一步加強單位“軟硬件”的建設,即,一方面,要提高“硬件配置”,從機構設置上保證為管理會計工作配備合理的崗位與人員,建立工作流程,通過崗位設置使管理會計工作嵌入到財務管理與各項業務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要提高“軟件配置”,財會類工作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管理人員的整體專業素養。要開展定期培訓,不斷更新業務知識,樹立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操守,強化權責意識,此外還要給予管理會計人員綜合財務管理權限,使財務管理在單位整體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事業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將越來越為人所重視,只有進一步明確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目標,加強預算與資金管控,建立順暢的會計信息系統,強化績效管理,完善管理會計報告,健全機構設置,提高人員素質才能逐步完善管理會計體系,達到管理會計服務管理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曹勝平.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會計實務,2016(6)
[2] 張書英.行政事業單位加強管理會計建設研究[J].財會學習,2016(2)
[3] 劉永澤,況玉書.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4(2)
[4] 陳林海.內部控制視角下推動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5(8)
[5] 楊琦.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應用中的限制因素與對策[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2)
[6] 唐好軍.管理會計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結合[J].會計研究,2016(9)
[7]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J],2014.10(27)
(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 北京 100000)
(責編:玉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