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要求教師能夠合理分組,精心設計問題,適當參與和指點,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屬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實踐教學中通過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對合作學習模式深入分析,合理應用,充分發揮出其教學效果。
一、科學分工分組,明確合作學習內容
分組合作學習的應用,首要工作在于分組。在分組階段,需要教師對下面內容加以重視。在一個班級中,小學生之間的基礎知識情況、接受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方面均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在分組時必須確保每個小組之間的整體實力均衡,如果將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不僅無法起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反而還會導致該組學生產生心理落差,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教師必須公正合理地進行分組,遵循差異性原則,將班級中優秀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合理地安排,以此使優秀生能夠帶動學困生,確保了所有學生均能夠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使探究活動可以有效開展。此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考慮到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而語文教材信息量又比較大,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求教師能夠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對文章進行充分分析,明確哪些內容需要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哪些內容需要教師的輔助來完成。
二、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問題合作分析
在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肯定是圍繞問題展開合作學習,通過交流和探討,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因此,要求教師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捕捉時機,合理設置問題,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問題,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透徹的理解,由此提升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如在《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中,課堂開始階段,教師便可以設計問題:蘋果與五角星有什么聯系?同學們在吃蘋果時,是否發現五角星?此問題非常具有趣味性,極大程度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探索欲望。然后,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首先,讓小組成員閱讀文章和分析文章,然后小組成員相互之間進行討論,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然后,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溝通,大家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通過課本均可以找到答案,同時也體會到了作者的表達意圖,做任何事情要有打破常規手段的思維,由此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創造能力。由此可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文章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深刻領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道德和素質。
三、教師適度參與,給予學生適當指導
考慮到小學生年齡比較小,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低,即便是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面對一篇文章時也無法做到深刻全面的理解;如果整個小組成員都無法解決問題,此時便需要教師及時提供幫助和點撥。因此,教師必須發揮好自身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作用,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情況,及時參與到遇到問題的小組中,了解學生的想法,注重引導和點撥,由此使小組能夠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望廬山瀑布》古詩教學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此篇古詩,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古詩所展示出的壯麗雄偉;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查閱相關材料,理解古詩含義,對古詩的寫作背景、古詩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掌握。如果在此期間有小組遇到問題,教師需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進來,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詩含義和思想。
四、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評價環節屬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否進行全面有效的評價,對于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合理的評價方式。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總結,客觀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使所有學生意識到,自身是否全面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是否在合作學習中遵守規定、相互合作等。其次,采取學生自評的方式,對于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表現,學生必須實事求是客觀評價本組的學習表現。最后,民主評價,通過小組之間的互評,要求學生能夠發現和學習其他學習小組的優點,由此不斷提升自己。此種良好的競爭氛圍,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合作學習效果,使合作學習更加具有活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促進自身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文章內容,合理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切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304.
[2]陳建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8):88-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