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肯定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當前的高等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 演講與口才 應用意義 教學策略
一、引言
演講與口才是高等教育中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尤其對于對外型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想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占得先機,獲得企業的青睞,就必須學好該門課程,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增加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活動教學法的內涵及特點
所謂活動教學法即是指教師結合教學要求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類感官,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想象、交際、合作、創造等能力的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有所不同,教師設計的活動在組織形式、性質類型、難易程度上都會存在差異,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活動教學法的開展要以教材為基準,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確保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三、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中運用活動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最佳途徑,有些人能夠運用語言與他人建立友誼的橋梁,有些人卻不能很好的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導致這一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語言表達能力。
四、活動教學法的應用意義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對演講與口才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充分肯定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設計活動形式,增加課程的吸引力,提高知識的學術性和趣味性,以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個性等素質全面和諧發展。具體而言,活動教學法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活動教學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活動是引發和維系學生興趣的主要途徑,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由情感上升為審美,在審美中完善人格。其次,活動教學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活動教學要求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操作,注重學生身心的投入和個性的自由抒發。再次,活動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中的小組活動、自由討論等形式,能充分體現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啟發的精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這種頻繁交往還可以形成合作氣氛,讓大家獲得交際的樂趣。最后,活動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相互啟發,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促進了求異性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加強。
五、活動教學法在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下面以說服口才為例進行課程設計,說明活動教學法在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和借鑒。
本節課程共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是主題活動的背景設計。一個荒島上有6個人,分別是懷胎5個月的孕婦、研究宇宙飛船的科學家、發明抗癌疫苗的醫學家、環保工作者、軍人、普通職員。此時,有一艘只能容納一人逃生的小船,你會選擇哪個人上船離島,并說服其他5個人獲得他們的支持。
第二環節是活動操作程序的設計。將全班學生分成6個小組,分別扮演上述6個角色,各小組成員需分析和討論自己先行登船的理由,并說服其他小組的同學,當所有小組陳述完畢后進行投票,選出優先離島的人,即最終的優勝小組。
第三環節是活動的實施。先由小組內部討論,再選出代表向其他小組陳述己方的價值和登船緣由。每個小組發言完畢后,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見解,該小組要試圖說服他人接受你的觀點。這就需要每個學生在他人發言時認真傾聽,找出對方話語中的漏洞,同時對己方觀點加以完善和優化,從而獲得最終的勝利。
第四環節是活動的反饋。反饋環節分為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兩個部分,學生要闡述自己從活動中獲得的領悟,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總結和歸納知識點,并對各個小組的表現予以客觀的評價,將學生的優點和希望改正的地方一一點明,以便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知識的學習,進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將活動教學法應用于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顯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情誼,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教師應加強對活動教學法的研究,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將活動教學法大力應用于演講與口才課程之中,從而推動演講與口才課程的教學改革,促進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慶娟.高職院校演講與口才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園,2013(26).
(作者簡介:凌祺芳,女,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大學人文基礎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