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摘 要:文章從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操作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三方面研究活動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數學教學;游戲活動;操作活動;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6-0083-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重心也逐漸轉移,由以往的只注重簡單的課堂教學、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師運用活動教學法進行數學教學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質疑能力、創新能力等得以高效發展。活動教學法能夠活躍學生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研讀教材,為學生搭建活動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年齡和興趣愛好出發,設計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游戲活動可以讓學生邊玩邊學,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實現高效課堂。例如,在教學“認識多位數”時,教師提前制作了一些卡片,在這些卡片上都寫上了一個多位數。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你們自由結組,然后每個小組每次派出一個人來抽取一張卡片,并將卡片上的數字讀出,完全正確的小組將會得到10分的獎勵,答錯或不答不加分。注意在游戲過程中,每個小組派出的人不能是相同的,要輪流作答。”很快,學生便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了游戲活動。這時,有學生抽取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745632”,并讀出“七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二”。其他小組也都紛紛抽取卡片,并也都讀出相應的數字。其中第四小組的學生抽取的是“234567”,但在讀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小組的成員馬上幫助其改正了錯誤。很多學生為了不拖自己小組的后腿,開始主動地回憶課上所學知識內容。隨后,教師根據學生們的結果給予評價,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生們也愿意積極參與,從中得到了訓練。游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開展操作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好玩好動是學生的一大特征。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其中動手操作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邊動邊思考,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索三角形內角和。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活動,并為每一位學生都分發了一張三角形紙片,讓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中,有的學生想到利用量角器分別測量出三個角的度數,隨后將這三個角的度數加在一起,得出最后的三角形內角和度數。還有的學生想到將三角形紙片的三個角用剪刀剪下來,然后將其拼湊在一起,再量取最后的度數。學生在用剪刀剪下并拼湊好后,發現構成了一個平角,也就是180°。還有的學生想到剪下兩個角,將這兩個角與剩下的那個角拼在一起。學生們在活動中都大膽創新,積極思考,想到了很多種方法。學生們就這樣邊操作邊思考,無形中得到了思維的鍛煉。操作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了學生指尖的智慧,順應了學生好動的心理特征,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從活動中自主探究,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并從活動中不斷地鍛煉自己的生活實踐能力,感受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與圓柱體積的關系,教師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而是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兩個容器,一個是圓錐形狀的,一個是圓柱形狀的,這兩個容器等底且等高,并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水,讓學生自己倒水進行實驗。學生在聽教師說完活動規則后,都很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選擇將圓錐形的容器盛滿水,之后將其倒入到圓柱形狀的容器內。在此實驗中,學生發現用此圓錐形容器量取三次水,恰好能夠將圓柱形容器灌滿。此時,學生發現了問題,并大膽地猜想,這兩個圓柱與圓錐的體積是否存在著三倍的關系。這樣,學生的思維開始進入到高潮。接著,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思考等高、等底的圓錐與圓柱的體積關系。開展實踐活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此活動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而且提升了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活動教學已經逐漸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學,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孫小芹.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三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5(35).
[2]鄧友祥.數學活動的特質與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