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潔
人是在自我超越中不斷生成和發展的,自我超越,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特征。為此,賦予人自我超越的意識和能力,應當成為教育的主要使命。然而,當代的教育卻是遺忘了這個使命,它“太忙碌于現實,太騖馳于外界”(黑格爾語)。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人類創造了一個日益發達和豐富的物質世界,它提供給人各種物質的方便和享受,使得生活更加富裕。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近一個多世紀來的教育,它的職責似乎也只是在引導人去追逐、適應,去認識、掌握外部的物質世界。應當承認,當代教育在這方面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它的導引下,人駕馭物質世界的知識和能力有了長足的進展,人們也因此把教育視為當代社會的一大支柱。然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逐步喪失了它的本真意義。當人們苦苦糾纏于外部世界時,竟然對自身一無所知。人們痛苦地發現,要是對自己完全缺乏了解,那么所謂的探索世界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教育所面向的是人,教育的終極歸旨并不是在教人如何去征服外部世界、征服自然,而是要使人在不斷地否定自己有限的規定性中,創造出具有新的規定性的自我。當代的教育遺忘了它的歸旨之所在。它忘卻了教人去造就自身:教人如何在自我的超越中去生成、發展、提升自己的內在心靈。由于教育的誤導,也由于種種社會和文化的原因,當代人的生活往往只是指向于各種外在目的——物質、金錢、權力等等的追逐,而不再去關心自己內在的靈魂,或者說,他們的靈魂已經不在人自身,而在他的欲望的對應物——金錢、財富之中,他們的精神和行動都由金錢與財富來決定和支配;他們經常丟棄了“人是主體”的要義,而將自己盲目地拋入現存的潮流之中;也難有通過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去實現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總而言之,當代教育使人忘卻的正是人自身——人性的不斷生成與完善。當代教育所缺乏的是自覺引導超越性生存的文化精神。
(摘自《魯潔德育論著精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