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
板書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無法割舍的一種教學方式,板書設計則是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更加藝術的重要途徑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書設計狀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決定了核心素養能否更好地落地。因此,我們需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板書設計,更好地在學科核心素養之下讓板書設計回歸理性。
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對板書設計價值的探索
很多人認為,在教學手段日趨現代化、信息化的今天,板書設計會逐漸“過時”,并將最終缺席我們的課堂教學。而我國板書學的首創人、板書設計專家王松泉教授卻仍然堅信板書設計的價值。
1. 傳承傳統文化。教師的基本功是“三字一話”,粉筆字應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拿手好戲,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美的粉筆字不僅可以在學生中間發展更多的粉絲,培養更多的崇拜者,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在敬佩與模仿之中練就一手好字,以傳承我國傳統的書法藝術。
2. 預留思維空間。在高強度的信息技術下,通過教師手中的鼠標快速地實現著教學情境和主題的轉換,許多重要的內容大多都是一閃而過,學生在“夸父逐日”式的學習中疲于奔命。課堂的容量增加了,教師講課的時間壓縮了,但由于缺少應有的“留白”和間隙,喘不過氣來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機會進行思考,因為他們的大腦快不過教師手中鼠標的按鍵。在現代教學模式中保留手工書寫板書模式,能夠將現代教學模式的長處和傳統教學模式的長處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強強聯合”,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師言簡意賅的板書過程中,延緩了現代技術下教學的節奏,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總結和質疑,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3. 促進創新意識。板書設計應該是對教材的演繹和開發,是對教材的再創造。在板書設計中,教師以自己的創意激發學生思維深處最原始的想象力,教師以自己的創造力催生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到創造的價值和效果,掌握創新的技能和方法,形成創新的習慣和模式。
4. 獲得美的體驗。充滿創意,凝聚智慧,激發創造的板書設計無疑充滿著美感,彌漫著詩情畫意,從而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既然板書設計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那么我們就必須讓我們的板書既具備詩的靈性,又擁有畫的美感,將文字的理性、書法的感性和布局的恰到好處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一種“美意盎然”的教學情景,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
5. 培養核心素養。教師的板書設計并非只是教材知識的概況和總結,也不僅僅是教材知識的排列組合,而應該是探究主題的設定和探究活動的組織,促進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教材的理論知識進行創造性地運用,能夠對情境素材進行精準而深刻地解讀,能夠對探究的問題入木三分地分析和剖析,使學生從具體感受轉向理性思考。在借助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從知識向能力乃至核心素養的轉化,真正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使科學精神、政治認同、理性精神等核心素養滲透于學生的思維與靈魂,成為學生自身無法割舍的因子。
二、盤點板書設計中可能存在的誤區
在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應試教育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輕視乃至忽視板書設計的大有人在,在板書設計中“掛羊頭賣狗肉”的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認清板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從而切實地走出誤區。
1. 板書設計重知識,輕素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主要將知識乃至技能作為組織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知識講解、解題技巧的培訓以及題海戰術充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中,充滿著知識與技能的痕跡。
2. 板書設計重形式,輕內容。有些教師在板書設計時,熱衷于采用包羅萬象的形式,試圖將教材內容事無巨細一網打盡,甚至“嚴謹”到連每個具體的步驟都做了精密的部署和安排,一旦其中一環脫鉤就會導致教學設計乃至課堂教學的癱瘓。此時,板書設計對于廣大師生來說不再是幫助和服務,因為這類板書設計已經“天衣無縫”到成為課堂教學的桎梏,成為鉗制師生思想自由發展的“刑具”。
三、科學有效的板書設計的幾點對策
有人將板書設計視為“微型教案”,認為是教案的濃縮和精華。在板書設計上,不僅要“設計有方,落筆成章”,更要“激發思維,意味深長”;不僅要有利于應試,更要有助于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板書設計中,我們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高屋建瓴,深入淺出。板書設計不應該是教材知識的再現或者簡化,而是對教材的拓展、深化以及向前推移。探究問題的設計既要高屋建瓴,又不能曲高和寡;既要深入淺出,又不能幼稚乏味。應該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2. 立足學情,有的放矢。板書設計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這里的學情不應該是全班學生的平均數,而應該體現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和認知水平上的差異,具有很大的彈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從而使教師在自己的板書設計中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讓學生在各自認知的基礎上都有所提升和發展。
3. 精心設疑,啟發誘導。在板書設計中,教師要大膽設疑,精心布置“陷阱”,鼓勵學生大膽地犯錯誤,引導學生將錯誤的萌芽演變為現實的錯誤,從而讓教師在釋疑解惑之中,抓住問題的“七寸”,以起到畫龍點睛、指點引路的作用。
4. 主輔相隨,相輔相成。許多教師重視“正板書”,忽視“副板書”,往往在授課結束時,“正板書”井然有序,而“副板書”卻雜亂無章,甚至蕩然無存。其后果就是:重結果,輕過程;重結論,輕思維。這樣的板書設計,不利于對學生科學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培養。因此,在板書設計上,需要對授課內容進行大膽提煉,從而使“正板書”的結果展示和“副板書”的過程推導都能完整地保存下來,促使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重視板書設計,并注意在板書設計中滲透智慧和創造力,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其中,使核心素養成功落地。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警惕將多媒體等同于板書設計,或者將探究活動混同于板書設計的錯誤做法。我們還必須明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不是要取消板書設計,也不是降低對板書設計的要求,而是需要我們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板書設計方面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