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素艷 種法力
摘 要 在新形勢下,做好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創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途徑,有針對性地解決好高校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校園穩定,實現高校貧困生的全面成長,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高校貧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43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oor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JI Suyan, ZHONG Fali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d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well. Innovative methods of work,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well the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o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to achieve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has a very positive meaning.
Keywords college po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sis
1 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1.1 貧困生思想狀態分析
一是身心健康方面。大部分貧困生的思想狀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有堅強的意志,樂觀的心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具有勤奮刻苦、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但有部分貧困生,因經濟的拮據,導致心理上的自卑,敏感,自我封閉,不思進取,意志消沉,這部分學生缺少與他人進行積極主動溝通交流的意識。這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消極作用。二是理想信念方面。部分貧困生受社會上一些不正常現象的影響,不能正確看待一些不公正現象及負面消息,認為社會給他帶來不公正的待遇,往往怨天尤人,思想偏激,沒有改變貧困的勇氣和信心,容易出現極端行為,使他們的三觀扭曲,影響了貧困生的健康成長。三是感恩意識方面。有的貧困生非常注重獲得資助金額的多少,有時會與其他貧困生進行攀比。有些貧困生在接受國家和社會資助時,他們往往覺得理所應當,把“貧困”當成獲得國家資助的資本,認為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資助是情理之中的事,不僅沒有感激之情,還養成了“等、靠、要”的消極思想,缺乏感恩意識。四是誠實守信方面。有些貧困生在認定過程中,弄虛作假,夸大貧困程度,靠拉選票被認定為貧困生而享受國家和社會的資助,使真正貧困的同學失去受資助的機會。部分貧困生在歸還國家助學貸款方面,存在故意拖欠、逃避還款的情況。誠信道德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和銀行貸款助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高校應加強對貧困生的誠信教育,塑造貧困生的完美人格。
1.2 資助體系構建分析
(1)近幾年,國家和社會各界對貧困生給予了相當多的關注,加大了對貧困生的經濟資助力度。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學校設立貧困生勤工助學崗位,特困生及殘疾學生學費減免等資助形式,形成了“獎、助、貸、勤”以及社會各界多種形式捐助的資助體系。(2)貧困生資助工作分為資助前、資助中、資助后這樣一種工作體系,但很多高校在實踐中,只重視資助前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和資助中的獎學金、助學金評定發放,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置以及助學貸款等經濟資助工作上,往往忽視了資助后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監督工作,致使部分貧困生用資助得來的錢款與同學盲目攀比,胡亂消費,導致他們喪失了斗志,迷失了方向,從而使貧困生資助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是重經濟幫助,輕精神扶持。目前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貧困生更多的是經濟上的幫助,忽視了貧困生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精神上等各方面的幫扶,忽視了對他們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有的貧困生理想信念缺失,社會責任感不強,集體榮譽感薄弱。事實上,精神層面的幫扶對他們的全面成長更具有現實意義。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指導。高校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對貧困生的實際生活指導。只重視了他們之間存在的共性問題,而忽略了個體之間的差異,導致缺乏針對性教育,很多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缺乏多元化。目前,很多高校在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上只停留在靠輔導員的說教進行教育,與貧困生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單一,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應建立與貧困生交流的網站、微信、QQ群等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加強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忽視心理健康教育。貧困生自卑心理較嚴重,在學習、生活、就業、與人交往等方面困難較多,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同學的,沒有專門針對貧困生的身心特點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endprint
2 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決措施
2.1 加強誠信感恩教育
誠信和感恩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誠信和感恩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應通過專題誠信教育講座、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開展誠信感恩教育活動,加大對貧困生的誠信和感恩教育力度,教育貧困生在面對國家、社會、學校給予的關心和幫助時,要懷有感恩之心。通過誠信感恩人物訪談等形式發揮榜樣的激勵和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增強感恩意識,使誠信感恩教育深入人心。誠信感恩教育有助于培養高校貧困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貧困生的完美人格。
2.2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開設心理課程。結合貧困生的現實情況科學安排課程體系,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心里預防和保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開展心理輔導。高校應定期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形式開展心理團輔和心理疏導,了解貧困生的內心世界,便于及時發現心理異常的同學,能夠及時進行輔導和治療,確保貧困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三是設立心理咨詢機構。高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機構,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師,通過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及電話專線等途徑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工作。四是建立防御機制。定期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以便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貧困生要予以重點關注,經常對其進行疏導,有效組織危機干預。五是營造健康和諧的心理氛圍。高校應充分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生活、科技、娛樂、文化、體育等活動,營造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和諧氛圍,讓貧困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到學校的關心和溫暖,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他們的不良心態。
2.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1)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政理論課教育外,還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課,并通過網絡新媒體等各種教育手段,及時掌握貧困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多樣,機制要靈活,具體分析貧困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區別對待,鼓勵他們振奮精神,樹立信心,勇于面對生活的挑戰。(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愛心、細心和耐心的基本品質,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給予貧困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尊重貧困生的人格和主體地位,培育他們的主體意識,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營造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和諧氛圍和教育環境,引導貧困生形成自立自強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活、學習目標,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自己的角色,把與學生的關系從師生變成朋友,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困難,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境,引導他們樂觀生活,積極向上。
2.4 加強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三觀教育,是改進和加強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有一些貧困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移,對人、事、物等產生否定的態度,導致理想信念的缺失。高校應高度重視不良社會思潮對貧困生的消極影響,通過專題報告、談心談話、典型事跡宣傳等形式,為他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信念支撐,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通過教育,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和實際問題,引導他們樹立樂觀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培養他們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有效推進平安校園、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
2.5 自立自強意識教育
高校應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拼搏意識,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讓他們學會樂觀與堅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高校應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邀請成功創業的優秀校友做勵志的講座,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鼓勵他們要有信息和勇氣,給予他們啟發和指導。要鼓勵貧困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利用課余時間多參加校內外的勤工助學崗位,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獲得勞動報酬。鼓勵他們參與社會競爭,參加公益及志愿者活動,培養他們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發揚勤奮上進和刻苦努力的優良品質,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心迎接生活中所有的挑戰。
2.6 拓寬資助體系
(1)在充分發揮好現有的“獎、助、貸、勤”資助措施的前提下,加大資助政策宣傳力度,避免一些貧困生不理解國家政策而錯失資助機會。(2)在國家和社會原有資助體系的基礎上,要不斷拓寬資助渠道,廣泛吸收社會機構和企業的資助。(3)通過校企合作,設立更多的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和校外獎學金,使更多的貧困生獲得資助的機會。(4)在保證順利完成學業的前提下,鼓勵貧困大學生積極創業,對有突出創業貢獻的貧困大學生給予更多的獎勵和激勵措施。
2.7 建立貧困生檔案
新生入學后,高校要通過各種渠道摸清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思想狀況、心理健康以及學習狀況,在貧困生認定程序上要嚴格把關,真實了解學生的貧困狀況。被認定為貧困生的同學要建立貧困生檔案,做好登記和跟蹤幫扶工作,切實做好貧困大學生的管理資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結束語
總之,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國家、社會、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共同努力。我們要不斷地改進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驗,深入研究貧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解決好貧困生面臨的所有問題,實現貧困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濤.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28(139):151-156.
[2] 何芬林,李湘黔.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中國高教研究,2007(4):71-72.
[3] 趙長渝.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當代教育論壇,2011(16):34-36.
[4] 谷霞.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綜述.學理論,2015-01-27:246-247.
[5] 毋俊泓.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2)(總第134期):7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