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恬茜
作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是給學生提供創造力和自主學習的平臺。校本作業是由教師自主設計的符合學生實際和校情的作業。在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浪潮下,優化英語校本作業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之一。筆者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就如何做好英語校本作業的加減法,把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到實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加多元作業,減單一形式
傳統的校本作業大多是書面形式,側重于應試題型,較少關注聽說讀寫綜合語言技能的培養。且作業的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影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語言交流,不能給學生提供創新和自主學習的空間。因此教師應該在校本作業中加入多元化元素,將趣味、實踐、創新開放和學科交叉相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的多元發展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1. 關注趣味性。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愛好、興趣點、流行熱點等,以滿足學生“求異”“求新”的心理,讓生動有趣的校本作業代替枯燥重復的作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認知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一冊“M10U1 This is his head.”時,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回家用喜歡的材料做小人偶,在人偶的各個部位貼上相對應的英語單詞,并向家人或者朋友介紹人偶的身體部位。
2. 增強實踐性。實踐性校本作業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為目標,從而實現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讓學生從英語教學的小課堂,走向生活英語的大課堂。在熟悉的生活中運用英語,才能拓寬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這是筆者在教學新標準英語第七冊“M10U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時布置的作業:請同學們為圖書館/班級/學校/動物園/商場/醫院等設計英文版的溫馨提示語。這樣的校本作業貼合學生生活實際,還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文明禮貌、自覺遵守規則的好品格。
3. 關注創新開放性。教師應布置富有活力的創新開放性作業,讓學生的知識得到延續與發展。這樣的作業能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傳統的抄寫單詞、句型、課文等作業,中低年級教師可改成讓學生做做單詞卡片,圖文并茂;高年級可讓學生根據話題制作英語海報、手抄報和連環畫報等。
筆者在教學新標準英語三年級第二冊“M8U1 Its hot in summer.”時,設計的作業是讓學生制作四個季節相關內容的海報和手抄報,并向家人或同學介紹。學生興趣盎然,作業內容豐富多彩。有的學生設計的海報中,除了有自己四個季節的活動外,還增添了一首四季的小詩歌,圖文并茂。自主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性和開放性思維,也培養了綜合語用能力。
4. 增強學科融合性。英語是一門融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設計作業時,應打開學科與學科的壁壘,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這樣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學顏色相關內容時,可設計融入美術學科的作業,讓學生畫一畫,涂一涂。教師也可設計與科學學科融合的作業,讓學生做顏色小實驗:blue+yellow=? red+yellow=?在設計聽讀英語詞匯和句型的作業時,可融合音樂學科,讓學生運用本單元詞匯和句型進行歌曲和韻律詩創編。英文歌曲有韻、有調、有情,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學生通過編一編、寫一寫、唱一唱,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拓展了知識面,培養了創新能力和音樂素養。
二、加個性作業,減統一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方式、知識能力水平、興趣等進行作業設計,減少標準統一、整齊劃一的作業。
學生的作業讓他們自己做主,個性化的英語校本作業能關注到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讓每位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悅感。例如在教學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八冊M10時,主題為middle school,筆者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作業。喜歡主持的學生,當一當電臺主持人,談論自己的中學生活,將錄音放在QQ共享上,讓教師和同學成為粉絲進行收聽;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制作宣傳海報,中英文雙語圖文并茂地介紹自己將來的學校和自己的中學生活……教師可以用校本作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展示才華的平臺。
英語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量體裁衣”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教師可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鞏固層、提高層和拔高層。這樣的作業設計能讓后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如在布置課文對話作業時,可布置鞏固層的學生聽音模仿正確朗讀課文,布置提高層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拔高層可以模仿課文自編對話進行課本劇表演,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加網絡作業,減書面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多以書面形式為主,有作業形式單一、評價片面等諸多弊端。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教育活動的基礎性技術。因此在小學英語校本作業設計中,應適量減少書面作業,加網絡作業,靈活運用網絡,使小學英語作業具有開放和創新性,拓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教師、學校之間的互動渠道。比如利用網絡,建立起學校或者班級的微信群或云平臺,創設教師庫與學生庫。活用英語教師教學資源,將平時制作的微課等放在教師庫中,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復習;巧用學生資源,將學生的作品放入學生庫中,教師、家長和其他同學能夠進行觀看學習,并對好的作品進行點贊等。教師庫和學生庫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渠道和學生學習的渠道,建立起家校聯系的橋梁。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網絡信息等,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網絡作業”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核心素養培養提供廣闊的土壤,拓寬學生的全球文化視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教師可在校本作業中的預習部分布置學生搜尋與課本話題有關的信息和資料,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資源共享,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課前匯報等。這樣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分析、推斷與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也強化了語言的實踐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豐富和完善了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基于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大背景,英語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做好小學英語校本作業的加減法,不斷優化英語校本作業設計。借助校本作業這一平臺,使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綻放光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湖里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黃曉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