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縣中心醫院(474700)朱中慧
為了研究子宮內膜良惡性病變MR表現在病情診斷方面的意義,選擇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經臨床病理學檢驗證實的子宮內膜腫塊患者43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經臨床病理檢驗證實的子宮內膜腫塊患者43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為絕經后婦女,年齡47~80歲,平均年齡(56.2±10.8)歲,子宮內膜惡性腫瘤39例,子宮內膜息肉3例,子宮內膜下肌瘤1例,均經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惡性腫瘤行子宮與雙側附件切除術+淋巴結清掃術,術后均未見盆腔淋巴結轉移,術前7d內行平掃和動態增強掃描。

附表 兩組檢測結果比較
1.2 方法 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導MR掃描儀進行MR動態增強掃描。患者首先接受TrueFISP冠狀穩態進動快速成像定位掃描,之后行橫斷面常規T2WI和T1WI矢狀面快速SE成像,橫斷面矢狀面快速梯度回波脈沖序列+脂肪抑制序列動態增強掃描,TE 2.47~3.50ms,反轉70°,層厚5mm。釓噴替酸葡甲胺對比劑高壓注射器上臂靜脈注射,0.1mmol/kg,3ml/s,30s、60s和90s各采一次圖像。
1.3 診斷標準 ①子宮內膜腫塊:絕經期前婦女子宮內膜厚度超過9.0mm,絕經后婦女子宮內膜局灶厚度超過5.0mm,良、惡性息肉均現子宮腔內腫塊影。②結合帶中斷、模糊為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特征,用于區分子宮內膜惡良性病變,MR表現低信號結合帶局部異常高信號以及強化后高信號結合帶異常低信號。③子宮壁受侵深度:不足50%為表淺侵犯,超過50%為深部侵犯,用于判斷子宮惡性息肉樣病變侵犯深度。④纖維核:T2WI條形低信號影以及核心不定形低信號影,均明顯強化,內囊變為散在、光滑囊狀影、T1WI水樣高信號均為子宮內膜息肉特征,結合帶完整可確診。⑤腫塊強化程度:測量腫塊位置信噪比,增強后信號明顯強于子宮肌層為明顯強化,和子宮肌層相同為中等強化,低于子宮肌層為輕度強化,子宮息肉內實質為中等不均勻強化,子宮內膜癌為輕度均勻強化,子宮內膜瘤為明顯不均勻強化,子宮肌瘤強化程度不典型,和病理分型有關。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檢測結果中子宮內膜惡性腫瘤、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內膜下肌瘤的檢出率以及觀察組的誤診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n,%)經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檢出子宮內膜惡性腫瘤41例,子宮內膜息肉1例,子宮內膜下肌瘤1例,觀察組檢出子宮內膜惡性腫瘤39例,子宮內膜息肉3例,子宮內膜下肌瘤1例,有2例子宮內膜惡性腫瘤誤診為子宮內膜息肉,誤診率4.65%,敏感度92.3%,特異度83.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T2WI是子宮內膜病變診斷首選序列,通過動態增強掃描能夠進一步提高病變對比度,并將病變血供準確反映出來[1]。正常子宮內膜下層早期強化,之后內膜逐漸強化,結合帶的強化比子宮外基層強化早而且更加明顯,絕經后婦女該強化特征更加常見[2]。早期局灶子宮內膜癌的MRT2WI表現以等、稍高信號腫塊為主,部分為低信號。絕經后婦女的子宮內膜癌侵犯范圍可通過動態增強掃描準確顯示,因為子宮內膜癌血管密度高于正常子宮內膜而低于子宮肌層。大多數子宮內膜癌增強早期的強化強度均比子宮肌層低,該特征可以廣泛用于子宮內膜癌范圍的判斷[3]。子宮內膜癌多伴隨子宮肌層浸潤,子宮內膜線不連續或者結合帶模糊斷裂,可以作為子宮內膜癌早期診斷與分期的重要標志[4]。T2WI上,子宮肌層浸潤表現為腔內腫塊和等信號肌層界面模糊毛糙,該征象出現和良性息肉、子宮內膜下肌瘤成顯著正相關,經動態增強,均發現高信號結合帶局部的異常低信號,但是可能因為浸潤淺表,無法在NRI上顯示,所以不能區分Ia與Ib期子宮內膜癌,小浸潤灶的顯示成為MR顯示關注的重點[5]。子宮內膜瘤屬于源自子宮間質、結締組織以及平滑肌的子宮惡性腫瘤,在婦科各類惡性腫瘤中占1%~3%,有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膜間質肉瘤以及惡性苗勒管混合瘤等幾類。子宮內膜肉瘤一般體積較大,并伴隨出血、壞死,T2WI有混雜信號影,經動態增強,腫瘤局部可見明顯早期強化,后期持續明顯強化,在子宮內膜肌肉瘤和子宮內膜癌的診斷鑒別方面可以利用該征象。子宮黏膜下肌瘤T2WI現等大、稍低信號腫塊,有清晰邊界,多為球形或息肉樣,可見子宮黏膜推移,有明顯均勻的強化,而退變型肌瘤信號不均勻,且多伴囊變區與變形區。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內膜癌之間鑒別比較困難,MRI在診斷子宮內膜息肉方面比較可靠。Grasel等人的臨床研究中,發現T2WI上,息肉現低信號纖維核和光滑囊變區,可用于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內膜癌的診斷鑒別,但是未對其增強后表現做進一步討論,部分子宮內膜息肉T2WI未見纖維核,但是動態增強后可見條索狀結構,和纖維核類似,子宮內膜息肉癌變率不高,結合帶局部破壞提示有惡變可能,需結合臨床診斷。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良、惡性息肉樣病變的MR表現能夠用于良惡性診斷,誤診率在4.65%,在子宮肌瘤大規模篩查方面值得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