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人民醫院(474750)邵建峰
臨床上,膽結石是發病率較高的外科疾病類型,本病病情進展快、并發癥多,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方式[1]。為探究開腹與腹腔鏡膽囊手術治療膽結石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膽結石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B超或CT確診。②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且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②肝內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其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年齡在40~75歲之間,平均(52.3±3.6)歲。按手術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觀察組32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氣管插管麻醉,選擇三孔法或四孔法,用氣腹針穿刺創造氣腹,將壓力設置在10~12mmHg之間,在腹腔鏡術野下全面探查膽囊區域,掌握膽總管解剖結構以及組織具體情況。使用鈦夾夾持動脈、膽囊管近端,通過穿刺引流袋取出膽囊組織和散落結石,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開腹手術治療:氣管插管麻醉,右側肋緣做10cm斜切口,將腹壁依次切開,剝離切除膽囊,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放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一般情況。②比較兩組并發癥情況,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綜合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41.5±10.4)ml、手術時間(50.2±4.5)min、住院時間(5.0±1.5)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附表。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分析 觀察組32例,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呼吸道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幾率為6.3%;對照組28例,7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幾率為25.0%,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腹腔鏡技術成為治療膽結石的重要方式,該方法適應癥多、術野清晰、創傷小。具體來說:①腹腔鏡手術切口比較小,術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復速度相對較快,能有效縮短住院時間。②在腹腔鏡手術時,能放大6~8倍手術操作術野,術野清晰,醫生能及時發現微小病灶,并及時治療[2]。③腹腔鏡手術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進行,避免長時間暴露內臟以及對組織血管的損傷,大幅度降低了并發癥幾率。而且,腹腔鏡術后瘢痕比較小,美觀性強,易于被患者接受。本研究證實,觀察組術中出血量(41.5±10.4)ml、手術時間(50.2±4.5)min、住院時間(5.0±1.5)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并發癥幾率為6.3%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張磊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3]。

附表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手術治療膽結石效果顯著,對患者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