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332400)劉蓉
ICU患者由于無法經常接觸家屬,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在此時護理人員就需要加強對ICU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避免患者出現心理問題,這有助于改善ICU患者的預后情況,現將相關研究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為40~72歲,平均為(46.8±2.3)歲;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為43~75歲,平均為(45.3±2.5)歲。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①端正自身的態度:不論患者的經濟條件及社會背景如何,都需要秉持一視同仁的護理態度,竭誠為患者提供積極的護理服務。②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護理人員要根據每位患者表現出的情緒特點,給予積極的心理干預,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息和希望,讓他們勇于面對生活、面對疾病,對情緒起伏較大的患者,要積極溝通,平復患者的心情。③針對性護理:每個患者都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采取針對性心理干預。可以為老年患者提供積極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識介紹,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的疑慮,進而保持輕松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SAS評分)、抑郁評分(SDS評分)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與SDS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改善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治療非常滿意的人數為33例,治療基本滿意的人數為14例,治療不滿意的人數為3例,治療滿意率達到94.0%。對照組治療非常滿意的人數為26例,治療基本滿意的人數為15例,治療不滿意的人數為9例,治療滿意率達到82.0%。觀察組護理滿意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ICU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進而不愿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措施。筆者以多年工作經驗分析,ICU患者容易出現以下幾種心理問題:①患者在手術前過于擔心手術效果和成功率,導致對手術產生抵抗心理;②部分患者在進入ICU病房后,失去治愈的信心,容易出現暴躁、憤怒的情緒,不愿面對事實;③部分患者過于悲觀,不愿配合臨床治療[1][2]。
上述幾種狀況是ICU患者常見護理問題。針對這一現象,護理人員需要通過為患者提供積極的綜合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樹立患者治愈的信心,構造一個和諧的住院環境,讓患者用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后續治療和護理。綜合護理干預是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整體干預,能夠滿足現代護理工作的要求。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改善幅度及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改善ICU重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