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2中心醫院(467000)宋娟娟 袁躍斌
上海市東方肝膽外科醫院(200000)李玉
目前在臨床上很多膽道疾病都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該手術方法創傷小、出血量少、并發癥少利于患者機體的康復,是廣大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療方法,但無論哪一種手術方法在手術中都會有疼痛感,而術后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疾病的恢復,為了緩解術后的疼痛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也非常有必要。此次主要針對循證護理在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針對性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此段時間內本院收治的120例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2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n=60)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為(52.7±4.8)歲;研究組(n=60)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為(52.9±5.1)歲。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存在(P>0.05),以下數據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術前均采取超聲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并排除膽管結石和合并其他的身體疾病。

附表1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VAS評分
附表2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狀況(±s)

附表2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狀況(±s)
組別 腸鳴音出現時間(d) 正常飲食恢復時間(d) 肛門排氣時間(d)對照組(n=60) 1.22±0.12 3.06±0.42 2.04±0.46研究組(n=60) 0.63±0.14 1.50±0.26 0.93±0.32 t 24.7849 24.4627 15.3438 P<0.01 <0.01 <0.01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臨床護理,包括術后常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有引流管的患者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如患者有不可耐受的疼痛則遵醫囑給予止疼藥進行鎮痛。研究組的患者采取循征護理,內容包括:①疼痛的評估:首先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和檢查后的各項指標對患者的疼痛展開全面的評估,并將疼痛的程度采取相應的辦法控制在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②疼痛的原因:根據評估到的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觀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和持續的時間,并分析疼痛的原因,找出護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盡快找出解決方案,同時總結出患者的病癥情況,以便進一步地完善循征護理的措施[1]。③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在進行循征護理的同時,對醫護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必須要具備專業的知識,給予患者更加專業和全面的護理,讓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護理,以盡快恢復健康。因此,護理人員要不斷地加強專業知識水平的學習,比如可每周進行一個病種的學習和培訓,以促進護理人員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2]。④疼痛的護理:當患者處于疼痛可耐受時期,可為患者準備一些報紙、也可以通過看電視和聽廣播來轉移注意力,如患者疼痛不能耐受則要報告醫師給予相應的處理,可遵醫囑給予止痛劑,也可以采用一些中醫止疼方法。⑤心理護理:很多患者在術后疼痛發作時會產生焦慮、不安以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士要注意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交流,安慰患者,告知患者這屬于術后的正常現象,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以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VAS評分和胃腸功能恢復狀況。VAS評分法采取十分制,分數越低則表明疼痛的程度越低。胃腸功能包括腸鳴音出現的時間、正常飲食的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氣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計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將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1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VAS評分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V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如附表1所示。
2.2 觀察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狀況 研究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如附表2所示。
循征護理又被臨床稱為實證護理,是優質護理理念的具體體現,主要是指護士將研究依據與護理經驗和臨床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從患者的價值、病情等實際情況展開全面性、系統化的評估,從而制定出一套適合患者科學護理方案,并根據所制定的護理方案對患者實施各項護理措施[4]。循證護理也對護理人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就是在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護士必須要不斷地收集有關的資料和證據,并不斷地更新護理知識,以保證護理措施更加完善和全面,從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5][6][7]。
本研究中對研究組采取循征護理,首先對患者術后的疼痛展開全面的評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持續時間等,其次提出合理的護理問題,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性差異,對于疼痛每個患者的耐受性都不一樣,要求護士制定出合理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在進行疼痛護理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如輕微可耐受的患者可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進行干預,當疼痛達到患者不能耐受時可報告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但止疼藥的使用要從強度比較低的藥物和劑量開始,以免患者產生耐藥性,同時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煩躁、焦慮的不良情緒,從而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