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溝縣人民醫院(461300)李艷平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常見傳染性疾病,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地區[1],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超過1億。乙型肝炎傳染性強,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誘發肝癌,乙型肝炎的早期預防已經成為醫學重點研究課題[2][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乙肝六項以其較高的靈敏度、特異性和可操作性已成為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首選[4]。為研究不同年齡組乙肝六項測定陽性率情況,對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872例肝病患者乙肝六項檢查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附表 各年齡組乙肝六項指標陽性率情況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72例肝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溶血、脂血、黃疸患者,排除心臟病、腫瘤及其他嚴重疾病,排除不愿配合及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男性978例,女性894例,年齡3~79歲。入組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檢查方法 取空腹晨靜脈血5ml送檢驗室分離檢驗,ELISA試劑盒由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采用ELISA法進行乙型肝炎六項檢驗。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標準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HBeAg、HBsAg、HBeAb、HBcAb、HBsAb、PreS1Ag各項指標陽性率及年齡分布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指標陽性率由附表可見,HBsAg和HBeAb檢測陽性率較高,分別為81.4%和76.2%,HBeAg、HBcAb、HBsAb、PreS1Ag分別為19.4%,23.5%、23.3%、29.9%。年齡分布上,31~40歲患者所占比最高達到23.1%,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年齡在10歲以下的兒童組HBeAg檢出率為28.1%%,高于其他年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乙型肝炎在我國具有較高發病率,是需要重點預防和控制的乙類傳染性疾病[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乙肝免疫學標志物自從問世以來,憑借較好的靈敏性、特異性和可操作性,在各醫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已經成為檢測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的首選方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澳洲首次發現,1974年正式命名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存在用戶體液和分泌物中,由于乙肝表面抗原并非完整的乙肝病毒,一般不具備傳染能力。血清HBsAg僅為感染的標志。在血清中檢出多為不含病空殼,對傳染強弱、復制程度級預后情況無能作為單一依據。乙肝表面抗體(HBsAb)多存在于急性乙肝恢復期,伴隨著HBsAg消失,HBsAb開始出現。
乙肝表面抗體是中和抗體,可以在患者體內長期存在。乙肝e抗原(HBeAg)是HBcAg的可溶性成分,通常情況下在患者血清中出現HBcAg后會出現(HBeAg,一般HBeAg陽性患者,HBsAg多也為陽性,是乙肝病毒活躍性的重要標志。HBeAb為非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現與病毒復制和傳染能力減弱存在關聯,為既往感染標志物。PreS1Ag與乙型肝炎具有密切關聯,PreS1Ag主要存在于乙肝病毒Dane上表達,受體可與相應氨基酸結合。通過這一途徑乙肝病毒可入侵肝臟,與乙肝關系密切,PreS1Ag的結構蛋白也可一定程度上反應乙肝病毒活躍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31~40歲患者所占比最高達到23.1%,應作為乙肝的重點預防人群,年齡在10歲以下的兒童組HBeAg檢出率為28.1%%,高于其他年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小兒以急性感染為主,其他成年人大多以攜帶為主具有一定關聯。
綜上所述,HBsAg作為HBV的外殼,患者感染HBV后最早可能驗出;而HBeAb為非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現與病毒復制和傳染能力減弱存在關聯,為既往感染標志物。本研究中HBsAg和HBeAb檢測表現高陽性率說明,肝病患者中,HBsAg攜帶者和HBV既往感染占比較高,病毒攜帶者和既往感染同樣存在免疫應答,兒童HBe Ag檢出率較高考慮與兒童乙肝多為急性感染,成人病毒攜帶占比較高有關。可依托乙肝六項檢查情況對患者進行乙肝診斷,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開展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