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巍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人們近年來十分關注的問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主要存在私權化、產業化、國際化等法理困境,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以法治理念為指南,建立以政府保護為主導、依托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保護、發揮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保護功用,不斷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體系。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私權化;產業化;國際化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和國際社會均加強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第2條中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痹摴s第2條中進一步用列舉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a)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b)表演藝術;(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d)有關自然界和宇a的知識和實踐;(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p>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迫切性,目前人們的看法比較一致。然而,對于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內外卻有著很大的爭議。筆者認為,總的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私權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法理困難。如何依托現行國內外法制規范和法治理念來解決這些長期積累下來的法理困難,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制保護體系是我們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私權化法理探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私權化沖動并非僅僅來源于知識產權學者的習慣,它有著更為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從法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權利的配置必然涉及到利益關系的改變,總會有一些人的利益要受損,因為沒有人受損,就不可能有人受益;或者,現在不受損,將來就不會受益。”當然這種受損既包括已得利益的損失也包括預期利益的損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過程中,所有人都可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用者,但是卻只有少數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付出代價,那么就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最終導致所謂的公地悲劇?!叭缤黄烊坏牟莸兀绻渌腥瞬荒芘懦耸褂闷洳莸?,那么就會形成過度放)。除非法律或者合同(或者可能是習慣)的干預,否則,草地的使用人就會忽略他們彼此加諸對方的成本?!痹谶@種情況下將草地私權化就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從法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合法私有化是最有效的一種經濟模式。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產業化法理探析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地方政府、相關的企業和個人往往最關注的是產業化背后的經濟利益。在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的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在經濟利益合法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元價值保護的對抗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成為保護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事實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本身就是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法理難題。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宗旨本身背道而b。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宗旨是為了維護文化的多樣性,防止文化的同質性,而產業化必然意味的是規模和效益。產業化是簡單的重復而不是創造;產業化是機械的模仿而不是傳承;產業化是新的同質化運動而不是文化多樣性的維護。
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泛性決定了產業化不可能適用絕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有56個民族,創造了數量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我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以來,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有數百項,省、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更多。相信隨著工作的深入將來會有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對數量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產業化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筆者認為,實際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問題,并非可不可以的問題,而是可不可能的問題。從法律的保護對象理論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對根和源的保護,產業化是果和流的結果,產業化的保護從法理上來說是不適“格”的,所以不能混為一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為了凝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維系人類創造力、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其精神利益遠遠大于經濟利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直接命題。產業化的結果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離開了原有的土壤,失去了原有的精@。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化法理探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性”和“群體性”決定了其保護往往更多涉及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甚至全人類的利益,這就意味著國際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甚至是主要內容。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很難接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化法律保護,因為這種法制保護對于歷史相對較短的國家而言,除了增加利用成本之外沒有任何的好處,這些國家當然無法接受這種只受損不受益的制度。從知識產權制度這個角度而言,以西方近代工業化革命為基礎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無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立足之地。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化進程必然是充滿艱辛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