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菁 劉鋒
(1.江蘇省江陰市教師發展中心,214400;2.江蘇省江陰市澄西中學,214400)
鎮鎮建泳池 人人會游泳
——江陰市區域推進游泳課程的實踐與探索
沈菁1劉鋒2
(1.江蘇省江陰市教師發展中心,214400;2.江蘇省江陰市澄西中學,214400)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有著得天獨厚的水域資源和廣泛的游泳群眾基礎,是2017年全國開展“7.16全民游泳健身周”活動的15個重點會場之一。學校開設游泳課程在江陰有著悠久的歷史沿革。1997年,江陰市華士實驗小學就建成了校內游泳館,并在暑期對本鄉鎮的學生提供游泳服務;2000年江陰市長涇中學建成了江陰第一家校內戶外游泳池,成為歷史最長的游泳培訓點并沿用至今。近幾年,江陰市在區域推進游泳課程方面形成了以下特點:
江陰市從2009年開始重點打造游泳惠民工程,創新推出了“鎮鎮游泳池建設”工程,新增了一批游泳池(館),并建立了游泳教練、救生員、安全監督和水質檢測等服務保障隊伍。2014年成功創建“全國游泳之鄉”。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江陰市在校在籍中小學生“人人學會游泳”這一民生實事,并制訂了“人人學會游泳”三年行動計劃。
江陰市各級各類學校普遍認識到開展游泳課程對提高學生素質所具有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在對全市43所小學、32所初中、12所高中的問卷調查中,通過統計發現(見圖1),93%的小學、96.9%的初中、100%的高中學校支持學校開設游泳課程,凸顯了學校層面對開設游泳課程的認識和態度。
圖1 學校開設游泳課程的態度
江陰市規定,學生憑本人學籍卡復印件報名參加游泳培訓,即可享受室內池培訓費減免300元/人、室外池培訓費減免250元/人的政策性補貼。游泳學習已然成為了江陰學子假期的必修課。2015-2016年,全市共有32490名中小學生通過游泳培訓達到了合格標準,2017年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力爭實現“三年行動計劃”中的60%以上的中小學生會游泳、游泳救生技能水平顯著提升的總目標,塑造富有江陰特色的校園游泳課程,全面普及游泳運動,為青少年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體育生活方式打下良好基礎。
為確保江陰市“人人學會游泳”三年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筆者對影響學校開設游泳課程的因素進行了深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因素聚焦在場地設施、師資原因、安全等三個問題上。50%的小學、61.7%的初中、73.3%的高中學校將場地設施作為影響學校開設游泳課程的第一因素。
圖2 影響學校開設游泳課程的因素
基于調研結論,江陰市建立了“政府主動引導、學校全力推進、部門通力合作、社會積極參與”的游泳培訓保障體系,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的游泳運動推廣氛圍,打造富有江陰特色的校園游泳課程。
2009年,江陰市政府推出了“鎮鎮游泳池建設”工程。通過政策推動,明確各鎮(街道)至少建成1個游泳池的目標要求;通過獎勵帶動,深入推進鄉鎮游泳設施建設的進程;通過輿論促動,營造全社會關注泳池建設的濃厚氛圍。推廣投資成本低、建設周期短、占地面積小、安全系數高的拼裝式泳池,使得“鎮鎮有泳池”的目標得以實現。目前,江陰市已有對外開放的游泳場館45家,其中擁有泳池的中小學校有13所(如江陰高中、立新小學等)、酒店和社區有16個、其他體育俱樂部與培訓機構有10個,還有公共游泳館有6個。在45所游泳場館中,有23個單位自主申報并通過考核成為江陰市“人人學會游泳”的培訓點。從布局上看,它們分布在全市的各個街道、鄉鎮,輻射到每一所中小學,確保所有學生可以就近享受游泳資源;從規格上講,各培訓點做到了設施設備完善、經營管理有序、安全措施到位、應急預案健全,能確保學生的游泳安全和學習質量。
圖3 游泳設施布局
圖4 游泳設施類型
江陰市游泳場館有固定拼裝、移動拼裝和游泳館三種類型,它們建立在中小學操場上、體育館內,街道空地上、廢舊廠房內,有效地彌補了游泳設備、場館不足的現狀,為“人人學會游泳”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如地處城鄉結合部的江陰市立新中心小學,利用體育館的輔助用房建立了一個固定拼裝式游泳池;而地處市區住宅密集區的花園實驗小學,則采用在足球場上建立移動式拼裝游泳池的方式,暑期搭建泳池開設游泳課程,開學后移除進行正常的體育活動。這種巧妙的布局、靈活可拆卸的游泳場館,有效地解決了游泳課程實施的場館問題。
為保障廣大學生與群眾參與游泳活動的安全,江陰市自2009年建立了游泳教練員、救生員、安全監督和水質檢測等服務保障隊伍,由市游泳協會負責每年的專業培訓與考核。目前,全市共有注冊游泳教練員125人、游泳救生員182人、水質處理員15人。再加上培訓機構外聘教練員,有效地解決了師資數量問題。同時,通過年審注冊制度、全員崗前培訓制度、證件上墻公示制度、所教學員考核反饋制度以及社會公開評議(如家長手機評議平臺)等手段與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師資質量問題。
這里的安全問題,包括了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衛生、水質保障兩個方面。針對生命財產安全,要求各培訓點建立健全學生游泳培訓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實行培訓點統一購買制。同時,順應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資源參與到“人人學會游泳”的培訓中,經費補貼將根據培訓點合格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標準給付,并明確指出各培訓點若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立即取消培訓點資格,不予申報支付培訓達標學員所享受的減免部分經費和獎勵費用,并予以通報批評。針對環境衛生和水質保障,衛生局作為市級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之一,負責各培訓點的環境衛生和水質監測。多措施并舉,最大限度降低游泳課程推進的安全風險,解除了學校、教師、家長的后顧之憂。
好的政策需要有好的落實。在課程的實施形式上,逐步探索出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相結合、學習期與暑期相結合的兩大路徑,形成了校內常規游泳課程、校內暑期游泳課程和校外暑期游泳課程等三種操作模式:
1.校內常規游泳課程。主要是有游泳館的學校,將游泳作為特色課程列入體育課中。這些學校除了承擔暑期游泳培訓之外,每年的6月或9月,會組織學生進行游泳必修課程的學習。如江陰高中,針對新生進行的游泳必修課程的學習,已成為學校生命教育的一個亮點。
2.校內暑期游泳課程。江陰市中小學校園內現有游泳池(館)13家,都是江陰市“人人學會游泳”的培訓點。這部分學校以外包拼裝式泳池為主,在自身不具有游泳教學能力的情況下,利用自有場館的便利條件,借助校外力量組織本校學生開展暑期的游泳課程學習,將課程由學習期向暑假期延伸。
3.校外暑期游泳課程。得益于江陰市政府“三年游泳行動計劃”的落實,更多的學校有組織地將學生送至培訓點,借助社會資源實施本校的游泳課程。隨著社會資源參與到“人人學會游泳”的培訓中,一方面游泳課程豐富多彩,有少兒初級班、少兒提高班、少兒精品班等多個不同類型、不同時間段的課程供江陰學子選擇;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使游泳學習價格平民化,驅使更多的學生走進游泳館,享受專業的游泳學練。
在課程內容建設上,經過探索,將游泳課程的內容確定為以蛙泳、游泳常識、救生方法為主。即突出以一種具體的泳姿(如蛙泳)為載體,輔以游泳常識和救生方法的教學,并且在小學生游泳課程中結合水上游戲,幫助學生克服怕水的恐懼心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圖5 游泳課程的具體內容
雖然江陰市各校游泳課程的實施時間不長,但多途徑、多模式的游泳課程確保了全市小學游泳課程開設率達90%以上,且幾組不同角度的數據印證了江陰市中小學開展游泳課程的價值與意義。
(一)游泳納入中考體育項目。隨著游泳走進校園體育課程,50m游泳也自然成為江陰市中學生體育中考的選項之一。參與調研的32所初中,有28所學校的部分學生選擇游泳為體育中考項目,游泳參考人數由2016年的500多人,飚升到2017年的1200多人,滿分率為87.5%,在中考體育9個選項中滿分率排第二位。
(二)減少了學生溺亡事故發生幾率。據官方數據顯示,江陰市在籍在校學生,戶外水域溺亡率已連續6年保持“零”的記錄。由此看出,一方面通過游泳課程的實施,學生的游泳、救生技能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游泳場館的普及,家長更放心、孩子更愿意到條件更好的游泳池(館)進行鍛煉、玩耍。
(三)學生游泳運動水平得到極大提升。2010年江陰市首次參加無錫市小學生游泳比賽,即獲得團體總分第2名的好成績,其中江陰實驗小學的檀皓舉一舉奪得5個單項第一。近3年,江陰市小學生陸續有50人次在無錫市游泳比賽中勇奪第1名,有8人次在江蘇省青少年游泳冠軍賽中獲集體項目前3名,其中葛修宇在全國少兒游泳錦標賽中獲“最佳運動員”稱號。
(四)游泳氛圍、游泳文化逐步形成?!靶〕嘏嘤?,大池健身”的網絡式布局,一代代中小學生即將成為梯隊式游泳健身陣營接班人和主力軍。全市年度參加游泳鍛煉人群超過200萬人次,培訓游泳學員在2萬人次以上;賽事活動豐富多彩,全市每年舉辦中小學生游泳比賽、市級機關游泳比賽、全民游泳大賽、游泳俱樂部大獎賽、“7.16全民游泳健身周”等各級各類游泳賽事活動20項次以上,極大地豐富了廣大學生與市民的業余生活,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
冷靜分析江陰市校園游泳運動的開展現狀,還存在著明顯不足與短板,有待下更大的力氣加以改進和完善。例如,面對校外課程,如何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融合學校與社會的資源,探索“政府、社會、學?!币惑w化的校外游泳課程機制,形成多元化的游泳學習與培訓模式,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再如,各培訓點雖然有統一的實施與考核要求,但教學內容缺少依據和梯度,教學手段與方法單一,使游泳課程實施的效率受到了影響。因此,今后應更多聚焦于游泳課程的系統化建設,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地方性游泳課程,研究游泳教學方法,形成地方性游泳教材,鑄就江陰游泳特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