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 黃德秀 宗立
用規范調解牢筑社會穩定防線
——恩施市人民調解的成功實踐
胡兵 黃德秀 宗立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湖北省恩施市地處鄂西腹地,為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扶貧攻堅和轉型發展的特殊時期,各類人際沖突、社會矛盾糾紛多發,各類新情況、新問題頻現,社會維穩壓力大。為此,恩施市積極推動司法工作創新,突出發揮好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利劍作用,重點加強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為社會穩定構筑了一道堅實防線。
結合“律師進村、法律便民”工作推進,堅持以政府主導、法律顧問援助、群眾廣泛參與原則,以三方共建推動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一是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行政服務組織。以市司法局為主體,基層工作科為業務監督指導科室,形成7個法律服務所(清江、方圓、白楊、崔壩、六角亭、小渡船、舞陽),17個司法所(各鄉鎮1個),和1個常設人民調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穩定架構。今年來,還接收了州直管的三個法律服務所及29名法律工作者,全市法律服務組織和隊伍進一步壯大。二是進一步加強法律顧問團和法律顧問配置。先后組建市鄉兩級法律顧問團20個,省、州、市15家律師事務所197名律師和11名基層法律工作者,分別擔任市鄉兩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四上企業”共555家的常年法律顧問,實現黨政機關、企(四上企業)事業單位、村級組織法律顧問全覆蓋。這些法律顧問團和顧問成為人民調解的重要智囊和重要補充。三是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基層民眾參與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推行“背包組長”創新做法,確立以村民小組長為一線、鄉(鎮、辦)村兩級調解委員會分層級參與的立體架構。同時指導路橋公司設立企業調委會、市拘留所設立被拘留人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在城區組建物業管理糾紛聯合調委會,進一步壯大基層矛盾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力量。結合組織建設推進,全市深入開展了司法所、法律服務所等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工作,統一標識標牌及制度上墻,做好信息公開,規范運行模式,并抓好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機構及相關人員的基礎數據采集工作,指導城區三所、新塘、崔壩爭創省級規范化司法,沙地、三岔、芭蕉三個省級規范化司法爭創省級紅旗司法所。
積極整合調解資源,實行矛盾糾紛層級調處、法律援助、專案突破,建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的“三調聯動”機制。一是全面推行層級調處。按照“一表一卡兩辦法”工作要求,將矛盾糾紛調處劃分為五個層級,即:網格員(村民小組長)、村人民調解員(村駐片干部)、村人民調解委員會、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鄉鎮分管領導或工作專班,明確各個層級矛盾糾紛調處范圍和內容。并出臺《矛盾糾紛層級管理實施辦法》和《將矛盾糾紛引入訴訟渠道提供法律援助實施辦法》,分別就層級調處程序(逐級調處,不得越級)、層級調處不成后引入法律訴訟渠道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形成完整的調處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模式。全面推行“四個一”法律顧問工作模式:鄉鎮有一個法律顧問團,村有一名法律顧問,網格有一名法律宣講員,農戶有一個法律明白人。法律顧問團及顧問在各村、社區設立“法律診所”,開展“四診服務”(入戶“問診”、定點“義診”、定期“巡診”、集體“會診”),通過面對面交流,為人民調解提供法律支持,及時調處各類矛盾糾紛。為延長服務時效,還全面推行“法律顧問團便民服務卡”,卡上注明律師聯系方式及擅長代理的案件類型,方便群眾進行法律咨詢。三是專題研究重大疑難積案。組建市處理涉法涉訴和重大疑難信訪問題顧問團,聘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教授、財經學院副院長麻昌華出任團長,聘請州、市13名資深律師擔任顧問團成員,履行處理涉法涉訴和重大疑難信訪積案工作的受理、評查、會審等職責,并將律師進信訪接待大廳、進疑難復雜信訪案件常態化。這幾大舉措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有效保障了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許多積壓多年的矛盾糾紛案件得到根本解決。今年1-10月,全市共調解矛盾糾紛2426件,調解成功2311件,其中村(社區)調委會調解2178件,占調解案件的89.78%;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15件40人,防止群體性上訪101件858人,防群體性械斗2件16人。基本實現小糾紛不出組、大糾紛不出村、疑難復雜糾紛不出鄉鎮、重大群體性糾紛不出市。
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著力推動市、鄉(鎮、辦)村三級共同促進矛盾糾紛排查和矛盾風險預防工作。一是做好矛盾糾紛風險排查。圍繞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在重大活動、重要節點和重要時段,聯合多部分多層級,深入排查矛盾風險,及時發現有可能導致矛盾糾紛的潛在因素,避免群體性事件發生。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第一時間發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以免擴大化。指導受聘法律顧問團及相關顧問,重點圍繞項目征地拆遷、涉法涉訴疑難信訪問題等重點領域,開展走訪座談,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風險,并促進干部依法化解矛盾,引導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今年1-10月全市各人民調解組織排查糾紛7777次,預防糾紛1735件。二是做好普法宣傳。結合“法律進村:法律便民”工作推進,在全市各村建立“法律書屋”,讓人民群眾方便快捷的學習法律知識,自覺運用法律有段維權,用法律法規規范自言行,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積極利用群眾會、屋場會、專題會、培訓會、法律援助宣傳周、送法到家、送法下鄉等形式,開展普法教育活動,
大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人人學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三是強化領導干部法治理念。引導領導干部學法、懂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特別是重大事項決策,邀請律師顧問團全程參與,做到事前充分論證,事中突出監管,事后問責問效,避免決策失誤、行為失范,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矛盾糾紛。
人民調解內容多、涉及面廣、工作繁重,必須鞏固好已有成果形成長效機制。恩施市著重突出思想保障、物質保障和人才保障,三措并舉,全力保障規范化調解工作的持續開展。一是加強黨的建設,做好思想保障。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恩施市人民調解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關鍵在于黨的領導,關鍵在于自上而下的全面推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特別是人民調解工作,支持各部門單位大膽創新矛盾糾紛調解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活躍在一線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則起到了很好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二是列支專項經費,做好物質保障。為支持法律顧問模式,出臺《恩施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工作經費保障辦法》,將法律顧問制度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市、鄉財政每年預算工作經費,由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實行案件化解獎勵制度,每個案件給予咨詢費1000元,意見被采納且案件得到處理,每個案件獎勵3000元,參與市領導大接訪,每個工作日補助200元。各鄉鎮還拿出專項資金對日常人民調解層級調處實行補助獎勵。三是注重人才培養,做好人才保障。將黨政干部法律知識普及、優秀法律服務人才培訓統籌謀劃,定期組織開展黨政干部普法培訓、優秀法律服務人才培訓,增強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律師顧問團服務水平。積極選聘優秀人才納入到司法人才隊伍中,重點補充一線調解人才,加強鍛煉。
恩施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