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使得初中的課程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的新型學習方法,其中合作學習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創新學習方法,得到眾多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但是在應用該方法期間,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所以,根據新課改提倡的理念,把問題的方法改進,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科學 合作學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94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出現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比如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初中的科學課堂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并且挖掘了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下進行學習。所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科學學習的興趣,并有助于學生對課程的深入學習,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科學課堂的合作學習有效性基本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建立教學模式
在初中的科學課堂中,要想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首先就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要轉變思想,要摒棄過去的灌輸性的教學模式,要將教學的側重點變成以學生為主,教師要做好引導的工作,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以鼓勵和啟發的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濃厚的興趣,對學生本身潛在的創造力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合作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1]。
(二)培養學生理論與生活實踐結合的團隊合作模式
在學習初中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一定要在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只有將科學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才能實現學習的最終目的。任何一門學科的理論學習都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如果讓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的科學課堂中得以應用,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模式的意識,通過平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對學生在團隊中的表現進行一個總結,并結合團隊中的所有成員對生活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知識面的拓寬,從而彌補學生的知識面狹窄的情況。
(三)關注師生的交流和互動,推進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通過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發現教師扮演了多種角色,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一個知識傳道者,而且還要扮演引導者來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此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耐心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有效地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和生活困難,從而將情感教育帶入到知識的教育中,二者相互促進,從而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科學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以及與人溝通的樂趣,從而推進合作學習的有效性[2]。
(四)強調合作學習的重點是合作,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和思想并不完全成熟,自己的控制能力較弱,獨立思維的能力不強,所以,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點撥和啟發,只有學生經歷過教師的點撥后,才能激發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通過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對團隊合作學習進行強調,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二、對一些相關的方法進行優化
(一)優化教學設計,從根本上打好有效性教學的基礎
在實際的初中科學課堂中,很多學校和學生對合作學習這個概念感到很陌生,而且有一部分學生對教師應用的合作學習并不感興趣,甚至存在恐懼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缺少對科學學習的動力,所以,針對以上的情況教師要認真琢磨教學方案的設計,要將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基本知識點進行有效地處理,要充分調動學生對科學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要進行團隊合作學習,建立團隊學習的自信心,按照學生和小組的特點組成團隊,鼓勵發揮自我并兼顧團體,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3]。
(二)要對合作學習小組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
在初中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有效地合作學習課程合作學習的重要要素,但是最關鍵的要素還是保證團隊交流的有效性,要想使團隊中的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就一定要對團隊小組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配,采用科學的調節辦法,根據不同的課程的系統和學生不同的性格選擇搭配小組的成員,通過靈活的分配方式,才能確保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的高效,使得小組內的學生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一下比較簡單的科學知識時,在組成合作小組的過程中就不需要太多的講究,也不需要進行調節和分配的處理,而如果教師講解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點時,在進行合作學習分組時就需要打亂原有的學生順序,進行科學的分配和人員的調整,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分成一組,這樣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比如在學到《電與磁》這一章節時,教師一定會對電磁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而這種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理解知識會很困難,這就需要進行對團隊成員進行調整,讓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樣會大大提高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4]。
(三)細化團隊成員責任,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和競爭意識
越來越多的初中課堂都在應用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團隊合作學習,就一定要將團體成員的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強調每個人都要積極的提供自己的力量和創造力量,要強化團體的凝聚力和競爭意識。比如在講到《制作臨時裝片,觀察細胞》這一課時,教師要根據小組的實際情況,以顯微鏡使用的順序進行小組的劃分,讓學生在應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進行合作,體會合作學習的團體榮譽感,從而實現合作學習的目的。
綜上所述,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就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學生為教學主體進行教學,教師要發揮主導和引導作用,通過合理的分組進行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習學習科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勇建.初中科學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03).
[2]黃天河.初中科學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6,(05).
[3]劉江.提高科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7).
[4]何海武.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下),2015,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