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勤
摘 要: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從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入手,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活躍閱讀教學思維、豐富閱讀教學方法、深化閱讀教學評價三方面的教學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74-01
1 引言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閱讀與寫作能力的高低。”他的話向我們教育者闡述了一個道理:閱讀能力對于學生學習語文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標背景下,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學生語文閱讀技能的養成,對于他們鑒賞文學作品、鍛煉寫作思維、培養語文學習熱情等,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然而,受制于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思維、方法和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影響著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思維的問題
“問泉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從深層出發,挖掘教學的設計和組織有效策略,并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這種深層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教學思維的內容,換句話說,只有教學思維對路,對學生的閱讀教學才能夠起到實效,那么,何為“對路的教學思維”?眾所周知,小學生具有天性活潑,喜好接受新鮮事物的天性,在對他們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們的這一天性,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時,沒有從思維意識方面充分認識到這一學情,仍然采用“生搬硬套”、“循規蹈矩”的教學思維,設計一些模塊化、套路化的教學流程,致使學生的閱讀學習變得“了無生趣”,作為教育者應深知:學生如何學習,取決于教師如何設計教學,如果教師的教學思維就存在問題,那么后續的教學實施便會舉步維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2.2 教學方法的問題
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確保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保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恰如其分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的設計和實踐,應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多采用一些新穎實用的教學策略,例如:信息化教學策略、元認知教學策略等,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教學體驗。然而,現實的情況確實很多老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往往習慣性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為“跟讀法”,即:老師讀一段,學生跟讀一段,此種模式下,學生僅能通過模仿老師的閱讀習慣,去掌握語文閱讀的技巧,自主摸索閱讀的素養難以養成,此外,由于該種教學方法沒有任何新穎之處,久而久之學生勢必會產生“厭讀”的負面學習情緒。
2.3 教學評價的問題
教學與評價,是一對相輔相成的要素,通過設置有效的評價機制,對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能夠及時檢驗教學的實效性,并制定完善優化的教學策略,有利于教學的循環優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采取有效的評價手段,對閱讀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已有的針對閱讀教學的考評模式無外乎“背誦考評”、“默寫考評”等,此類教學評價的手法十分陳舊,是一種以死記硬背為主要內涵的評價手段,實效性很低。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而上述死記硬背的考評方式著實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因此,探究一種實效性更高的閱讀教學評價模式,顯得至關重要。
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3.1 活躍閱讀教學思維
采用更為活躍的教學思維設計閱讀教學的流程,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首要工作。在具體的實踐中,需要我們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多充實自我的閱讀教學思維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思考,多摸索,根據學生的學情,教情等元素,去設計更為多元化的閱讀教學課堂。例如,《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一篇課文,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往往會采用“跟讀”的思維去設計閱讀教學課堂,但通過對整篇課文的內容進行細致剖析后不難發現,整篇課文充滿了一種“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憤情緒,而這種情緒稍加轉化,便可以轉變為“愛國主義情感”,教師若能夠意識到這一點,設計情感引導的教學流程,激活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則能夠大大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3.2 豐富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方法的豐富和多元,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樣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方法選用上,教師可以采用“一課多法”的原則,即:針對同樣的閱讀教學課文內容,設計和組織不同方法的教學實踐,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多元化教學方法給閱讀教學帶來的新鮮感,刺激他們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例如,在《落花生》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情境營造法”,通過多媒體創設一家人月下談論落花生的情境,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體會到課文的精髓,激活他們的閱讀思維。亦可以采用“演繹閱讀法”,將全班的同學分為若干演繹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是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讓他們通過小組演繹的方式閱讀文中的內容。總而言之,形式多元化,讓學生不斷體驗到閱讀教學的新意。
3.3 深化閱讀教學評價
為了及時有效地檢驗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各級小學應該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盡快建立起有效地閱讀教學評價機制,該評價機制的建立應本著“量化評估,注重過程”的原則,一方面,將閱讀教學中的各個指標,包括:學生參與度、學生口齒清晰度等進行量化,給予一定比例的權重,讓教師的閱讀教學評價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注重過程性考評,對每一次閱讀教學,教師都應該依據考評權重進行客觀、公正的考評,并根據考評的結果及時進行總結,發掘其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并進行整改,以不斷優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1):74-77.
[2] 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06):16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