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瑩
【摘要】校園暴力是指在學校開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間,在校園內部及其周邊地區,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非學校人員與學校師生之間所產生的暴力行為,當前,一些地方校園暴力頻發,后果嚴重。因此,要加強預防與懲戒。
【關鍵詞】校園暴力 現狀 防治
一、校園暴力概念的界定
校園暴力應該指在學校實施正常管理、教育職能期間,發生在中學校園內部或者校園周邊的,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伙同社會成員針對學生所實施的,對學生的身體或心理造成損傷、死亡、精神傷害、發育障礙或權利剝奪的行為。
二、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分析
1.生理心理因素
青少年時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突增期,生理變化很大,各種激素分泌較為旺盛,導致心律加快,呼吸加強,神經系統忽強忽弱,情緒變化大,控制力差;隨著青春發育期的來臨,身體發育、氣質類型、營養與飲食狀況、性別差異、疲倦煩躁情緒容易激動、煩躁、不安且多變等是引起校園暴力行為的重要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
父母行為不良,容易使得孩子沾染不良習性。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母自私自利,見利忘義,過于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這樣就會使得其子女從小在這種功主義環境下成長,從小沾染上利己主義思想;有些父母則心胸狹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段,這樣就會使得他們的子女從小也狹隘自私,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等等。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施暴行為不同程度地受到其父母的不良行為影響。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是學生社會化過程的關鍵步驟。隨著校園暴力事件逐漸增多,對校園暴力的認識和重視是學校采取措施的前提,如果此類事件得不到遏制,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學校因素主要是學校管理不到位。學校管理是一種以組織學校教育工作為主要對象的社會活動,是學校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機構和制度,采用一些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整體優化學校教育工作,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的組織活動。
(三)社會因素
事實上,我國青少年遭受暴力文化毒害,以及暴力文化流行傾向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影視節目中暴力傾向越,文學作品中暴力情結描寫,網絡暴力游戲泛濫成災都是原因。
三、中學校園暴力的預防懲治對策分析
(一)學校層面的預防對策
1.改革學校的評價制度
目前我國中學學校在對學生的主要評價方式主要是考試,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學習壓力;在考試內容上,偏重于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考查和評價,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作為教育的主管行政部門要改變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的評價機制,不能單純以“升學率”高低作為唯一的標準,從德育、安全、文明、藝體、生態等多方面來評估學校的整體工作,為學校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
2.加強法制、心理以及生命教育等大德育教育
第一,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學校首先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如在樹立法制宣傳牌,舉辦法制板報,通過一些宣傳標語和簡單明了的法制口號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其次要堅持上法制課,堅持用大量生活鮮活的案例,以案說法,教育學生遠離黃賭毒、遠離一些娛樂場所、遠離社會不法人員,豐富他們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第三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思想品德課、班會課等要突出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提供師生的法制觀念。第四還要通過實踐性的活動來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例如參觀少管所、監獄,舉辦模擬法庭等活動,可以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認識和體驗,自覺地做一個守法的公民。
第二,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學校不應僅僅關注他們學業成績的變化和他們的生理健康,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面對學生成長的煩惱,學校應設置專門的學生心理咨詢輔導中心,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宣傳和知識咨詢,同時最好能將心理測量、心理矯正納入教育教學的軌道,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或講座,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教師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共性心理問題,同時也可以防患于未然,盡可能地避免學生出現嚴重的行為偏差。
3.學校要加強校園暴力行為的事前排查和應急處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學校應建立家長學校社會三級聯防機制。首先是建立學校和家庭參與的預防體系,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生活狀況,發現學生有不良情緒和異常的表現,應及時溝通,并做好針對性的思想工作。其次是暴力事件發生后立即采取行動,力爭將傷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教師層面的預防對策
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認真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是對于問題學生,應端正教育態度,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應善于觀察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善于發現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并且多加鼓勵,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學生自身層面的預防對策
1.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增強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自我調節的能力。要自覺克服自卑、嫉妒、報復等不良心理,培養自信、寬容、理解、尊重他人等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完善個性、形成健康人格。要正確地認識和接納自我,完善自己,學會自制,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學會自我調節,合理宣泄和排解不良的消極情緒,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心境,努力提高自己的情緒調控能力.
2.學會適當減壓,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學生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學習和考試,因此學生面對學習和考試時要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學生應學會給自己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注重考試的分數和排名,更應反思的是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提升,主動去尋求學習中的樂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難免會集聚一些不良的情緒,這時就需要選擇合理的方式及時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減壓的方法和技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