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彥杰
摘要: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多媒體課程資源越來越豐富,學生們接觸多媒體信息也成為一種日常行為。作為一名教師,掌握和利用現代信息手段,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已經成為對新時代教師的基本要求。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隨著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日臻成熟,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體,網絡教學代表了現代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并且隨著應用的深入,我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越性,同時也感覺在教學中也不能盲目使用這種教學手段。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體會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多媒體技術能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應當是一個主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把活生生的數學展現在學生面前,避免把數學的面孔搞得那么嚴肅,走出對數學理解的種種誤區,還數學一個真面目。可僅憑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根粉筆是難能實現的,而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它以圖,文,聲,像等多種教學信息直接介入教學活動過程,輔助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和學習參與機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深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 ,一年級上學期,我教學“加減混合運算”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主題圖制成了課件,先出示“湖里有4只天鵝”天鵝不停的動,接著出示“又飛來了3只”并伴有輕音樂,然后“又飛走了2只”問:湖里現在有幾只天?學生都積極發言,說出算式。在講計算過程時,配合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先閃動“4+3=7”,后閃動“7-2”以突出計算順序和第二步計算減法時的被減數。這樣利用職權多媒體計算機的動畫技術把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化難為易,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
二、利用職權多媒體教學可以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隨著教育的改革,由“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小學數學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在課堂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高效的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有效的學習,發展能力呢?我認為運用 多媒體教學可使兒童通過形象認識世界,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應用題時,我利用職權多媒體技術設計這樣一組練習題,并配有音樂。一天,熊媽媽帶著3只小熊到野外去玩,半路上和看見2只小猴子正幫5只小白兔拔蘿卜,它們也就過去幫忙,小熊發現地里還長著幾棵白菜,就數了數,一共8棵,小白兔為了款待小猴子還準備了4個桃子和6根香蕉,要求讓學生觀察,思考,想象圖中的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編題,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充分挖掘畫面中的素材,有的說一共有幾只熊?有的說小猴子和小白兔一共有多少 只?有的說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幾只?``````說出了10多種。由于編題時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能夠較順利地把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為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三、學中不能盲目使用多媒體技術。
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也有其所短,總的來講,多媒體確實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我們必須清楚一點,那就是它的作用是輔助我們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果不顧教學實際的需要盲目使用,反而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我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濫用無效信息,會使課件內容喧賓奪主,另一點就是有些教師制作的課件不能體現出交互性。
記得我聽過一節數學課,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件中加入了基調很高的音樂,艷麗的圖片,結果教學中,學生被這些東西所吸引,而忽視了對課件中知識點的學習和思考,這樣本來作為渲染課件,增強教學效果的素材,反而使教學效果發生了嚴重的偏移,所以在平時的課件設計過程中應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當添加一些聲音或圖片素材,沒必要添加的就不添加,以免喧賓奪主。
再一點就是有的教師在利用職權多媒體課件教學時怕制作繁瑣或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下去,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固定的流程上來。違背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使“以學生為中心”變成了“以電腦+教師為中心”,反而強化了學生的被動性。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也能極大地豐富教學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愉悅,高效的發展。但我們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有力地突破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單調,死板,狹隘的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