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要:庫切的小說很多都與動物相關,通過動物描寫表達內在的思想,以及社會環境和生存法則。在后殖民語境下,庫切小說的動物寓言性更值得深入挖掘。基于此,本文就后殖民語境下庫切小說中的動物寓言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后殖民語境;庫切小說;動物寓言性
一、庫切小說寓言性的成因
庫切的原始祖籍在有著“彩虹之國”美譽的南非。但由于荷蘭和英國輪番的爭奪,使南非不得不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外族的殖民侵略和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嚴重影響了南非當地的外來居民和南非土著,庫切也不例外。
庫切出生的時代和自身的身份從根本上影響了庫切幼時的成長環境和未來的成長道路。庫切的母親是荷裔南非人與德國人的后代,父親是荷裔南非人。而庫切作為有著南非黑人祖籍和血液的白人身份一直徘徊在南非殖民者的權力中心。南非人厭倦他,西方殖民者又不承認他,使庫切一直在自己的道德困惑中徘徊。面對著眾人對自己身份的質疑以及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庫切迫切的想在非洲這片神秘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歸屬,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庫切作為一個流散作家,沒有現在的文化身份,在心理和精神雙重的壓迫下,必須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神歸宿以疏解自己的情感。在面對身份選擇的困惑和文采的碰撞下,庫切選擇了采用寓言性的寫作策略來表達自己白人身份的道德困惑及對自己祖國南非黑人復雜的情感。
二、后殖民語境下庫切小說中的動物寓言性
(一)庫切筆下的動物形象
庫切通過借以動物形象,通過寫作動物寓言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庫切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狗會分擔主人的痛苦和絕望,以此顛覆動物在造物底層的哲學根基,在《鐵器時代》中,以敘事的方式描寫伊麗莎白·卡倫寫給女兒的信中所提到的“公平”,啃食軀體的螃蟹,路邊垂死的斷背的狗,以及身患癌癥的自己來形成對比。突出卡倫夫人所追求的“公平”,即不要強求動物去思考。在《彼得堡大師》中寫到瑪利亞被兄長打罵卻習以為常等都突顯出庫切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質疑人類至上、批判人類的中心主義。
在《等待野蠻人》中被當作奇形怪狀的動物的戰犯被游行、拷打,而治安官的一句“不能打牲口”的喊話,使自己從捍衛文明與野蠻人開展的代表變成一位遭人鄙視,像動物一般的野蠻人,諷刺了暗示文明的人性是靠對遭鄙視的他者的對立來確立的。
庫切的作品是以動物作為人類的參照,利用動物性來諷刺人性。無論是《鐵器時代》中的卡倫夫人,亦或是《等待野蠻人》中的治安官,他們本身就像動物一樣孤獨無助,但在苦難的深淵中得到了狗的幫助,從而脫離了唯我論的境地。表達了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性。
總之,庫切結合自己幼時的經歷和成長過程,將作品中的人物以動物的形象描述出來,諷刺著中了“道德毒藥”的人類,從而找到自己的精神歸宿,紓解自己的情感。
(二)動物意象與叢林法則
動物意象指的就是文化作品中通過動物來比喻人類。叢林法則,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生態法則主要存在于種族之間的仇視以及種族之間肆意報復的行為向南非蔓延,挑戰人性和人類社會的人理倫常。比如《鐵器時代》這一部文學作品,他是以動物為載體,很明顯的將獵食與被獵食的二分性。科倫太太他將自己比喻為一只沒有翅膀的渡渡鳥,科倫太太是一個思想比較開放的知識分子,反對種族之間的政治分離。其通過各種方式來勸學生堅持自己學業,將來可以學有致用,他還不斷的勸阻黑人團體不要以暴制暴,更是靠近白人執法人士告誡他們不要濫殺無辜。采取的種種行為,黑人團體與白人執法人士置之不理,使得科倫太太處于尷尬的境地。單單科倫太太的尷尬境地正好應證了此類白人的窘境:南非當時的正直制度就是他們的牢籠,在牢籠中他們可以獲得暫時的安全,并以犧牲自己的自由為代價,而離開牢籠之后,就會進入分裂的社會現實,給他們一種無奈感。由此渡渡鳥來展現有良知的白人與喪失人性的政治發言權之間的真實寫照。科倫太太身體承受著病痛的折磨,癌細胞被科倫太太比喻成貪婪的孩子,因照著當時南非政權的腐敗與沒落。在歷史舞臺邊緣岌岌可危,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把南非國家變成嗜血的國度。
(三)自我、他者與人文關懷
庫切的所有作品中幾乎都貫穿著動物與動物權利的問題。但是庫切的小說不僅僅只是因為提倡動物權利而去倡導動物權利,而是與如何對待其他中生命的問題與人性與人文關懷聯系到了一起。比如:《恥》這一作品,在這一作品中主人公盧里他由于喪失了政治權利與地位,從而將自己的憐憫之手伸向了遺棄的寵物,讓他們得到了關懷自己獲得慰藉,但最終無奈的認為自己無力回天。當然盧里與傳統動物權利倡導者不同,他只不過是因為自己與他們的認同不一致而尷尬,他們秉承著人文精神將同情以及憐憫,散播于其他種族之間,構建和諧的生存模式。把人文關懷與沖破自我相融合起來對全人類有著重大意義。
三、結語
后殖民語境下庫切的小說通過動物描寫的形式來寄托內在的思想和寓意,不僅最大化的展現了西方文學的創作方式和技巧,也讓其文化特性得以充分展現,將其整個殖民環境通過動物描寫的方式展現出來,通過動物的寓言性傳遞文化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曉明.后殖民生態視角下的《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10):66-69.
[2]姜小衛.沉默與言說:庫切小說《福》與后殖民批判[J].外國語文,2016(02):38-45.
[3]房潔.后殖民語境下《恥》中的動物權利和女性主義[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5):80-82+92.
[4]黃暉.《恥》:后殖民語境中的權利與暴力書寫[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80-84.
(作者單位:安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