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濤
中國的玻璃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西周時期已經開始制造玻璃,以后的每個朝代也有延續,由于陶瓷的發達和古代人文思想的影響,玻璃工藝并沒有得到重視,相對于西方還比較落后。清代宮廷玻璃工藝有著一段輝煌的歷史,西方傳教士把西方的玻璃工藝帶入清代宮廷造辦處,套色玻璃和清代玉雕工藝結合了起來,借助玉雕成熟的冷加工進行研磨拋光,在宮廷雄厚資金的支持下取得了曇花一現的輝煌的成果。《觀水系列》作品,就是借鑒了這種雕刻研磨工藝發展而來。中國文化語言表達上是非常模糊的,是多義性的,有時候一個字有幾十種含義,《觀水系列》作品主題思想就是把原本透亮的玻璃,進行彎曲和凹凸不平的處理,這樣高低厚薄不同的曲面會帶來無限的反射與折射,作品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都會出現不同的感覺,這種“虛實相生”創作法則,使作品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玻璃材料和工藝和中國文化碰撞是很多玻璃創作者想要尋找的創作點,《觀水系列》作品就是表達水的韻律來創作的。文字產生于圖畫,而最初的圖畫則產生于水,字就是祖先取水的流動之貌而造的象形文字,“水”字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許多文字都是“水”部,水自古以來就被華夏民族視為生命之源和圖騰崇拜之物,人水相依的意象也成了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意象,中國古代文字作品李白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老子言“上善若水”等,這些贊美水的詞句一般都是根據現實的水演化而來。玻璃,特別是現代科技制造出來的水晶玻璃,有很高的通透性和漂亮的顏色,有些玻璃透光性都達到90%以上,大塊的玻璃就像是凝固的水,透亮的冰,如果把這種大塊的玻璃進行造型和研磨拋光處理,把我們的傳統美學精神融入進去,必將出現不可想象的效果,《觀水系列》早期作品已經給出了不錯的答案,后期創作的路還要不停的走下去,用新技藝更好的發揚中國寫意精神。利用玻璃制作后期的研磨拋光作為創作亮點,用鑄造出來的玻璃形體進行刻磨,用現代手動,電動機械進行鏡面拋光,通透的玻璃在鏡面拋光后,就像凝固的水,隨著光線的折射和反射,借助玻璃的厚薄顏色變化,如波波粼粼之水,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來詩般的意境。近期,作者已經實驗把大塊玻璃材料直接進行刻磨形體的辦法進行創作,這種方法能夠避免玻璃使用石膏模具,沒有石膏模具的雜質和氣體,這樣以來,玻璃內部能夠更加清潔透亮。雖然,前期刻磨形體會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以至于一件作品需要花費十幾天的時間期,換來的是玻璃內部更加純凈,觀其水質也是碧海藍天般的效果。
流水是一個順暢、光滑、干凈的感覺,在玻璃燒制完成前提下,盡可能的把玻璃表面研磨拋光的光滑,曲面起伏的流暢,只有這樣,玻璃的通透性才更強,水的感覺才能更清晰。《觀水系列》作品是結合水的流動進行創作的作品,這件作品之后使我決定了進行后續觀水系列的創作,這件作品在近三年逐漸完成,在拋光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反復,關鍵的工藝難題得以解決。改造玻璃工藝創作所需的玻璃冷加工研磨雕刻工具,這種加工處理方式有時需要對有些小工具進行了設計改裝,自己進行動手的過程,往往會有不斷的發現,凹進去的線條氣動拋光機的磨盤比較難進入,和平面及凸出的部分相比需要花費幾倍的力氣,但恰恰這種彎曲的形體會帶來豐富折射與反射。通過《觀水》作品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研磨拋光經驗,這樣以來創作思路就更加清晰了,也使我更加有信心把觀水系列作品發展下去。工藝技術的積累使自己更大膽的去嘗試大作品的研磨拋光,這樣作品的氣勢能夠更好的呈現出來。
現代玻璃藝術進入中國文化土壤快速成長,創作理念和表現形式開始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技術性的問題是最應該首先解決的,作者嘗試把玻璃進行深淺線條的雕刻,通透的玻璃在光線的影響下,薄的部分會出現淺的顏色,越薄越淺,厚的部分會出現重色,越厚越重,這種效果的制作,是解決了玻璃曲面拋光的難題來實現的,這也是《觀水系列》作品研究的價值所在。大塊玻璃要雕出深淺不同的曲線,幾十公斤的重量不能像雕玉一樣在橫機上雕刻,需要進行機器的調整,讓玻璃不動機器動,才能拋光大型玻璃藝術作品。氣動電磨是最好的選擇,夾上不同大小的金剛石磨頭進行大塊玻璃作品的刻磨,這樣的創作方式前期遇到了很多問題,大膽的實驗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玻璃很容易隨著劇烈的震動而開裂或者崩碎形體,作者多次去中國傳統套色玻璃生產地的山東博山考察冷加工技巧,結合自己的實際操作經驗,從傳統工藝中獲取具有價值的工藝技術,把傳統的工藝技術進行改進和發展,用現代機械的動力優勢,問題得到解決。創作借鑒山水畫的線條韻律,進行創意構思,10厘米以上厚度的大塊玻璃,按照《觀水系列》創作圖進行雕琢拋光,作品完成后,玻璃經過折射透射,深淺不同的線條如水般的流動,完全看不出實的山水畫線條,韻律被放大了出來,像古音一樣傳送出全新的符號,發揚了中國人文精神的新的價值。
統研磨拋光全靠腳和雙手的力氣去完成,技巧和經驗會伴隨整個工藝流程,速度雖然不快,但效率相對還是比較高的,在拋光材料的使用上,也有獨到之處,這些經驗技巧的吸取,會對今天的研磨拋光工藝有很大的啟發。現代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革新,工藝技術的革新更離不開古代工匠們的長期積累,把傳統工藝技術的一些自然規律和一些有價值的線索梳理起來,把現代創作理念和更新的工藝技術進行再創作,也是很有意義的創作思路。
(作者單位: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