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愜晗
摘要:韓中兩國地緣上臨近,自古以來兩國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進行著密切往來,隨著韓中交流的日益緊密,在中國掀起學習韓語的熱潮。由于韓語屬于黏著語,時制是通過助詞和詞尾來表達的,而漢語中缺少相對應的助詞和詞尾,尤其國內韓語語法教材對時制詞尾“?,?,?”和“??”的論述較少,加上時制詞尾“?,?,?”和“??”的含義廣泛,用法多樣靈活,所以時制詞尾“?,?,?”和“??”歷來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在使用時往往會造成偏誤,為了加深對時制詞尾“?,?,?”和“??”的理解,本文首先引入時制的概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了時制詞尾“?,?,?”和“??”的含義,功能和用法,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使學習者明確時制詞尾“?,?,?”和“??”的含義及用法,從而減少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偏誤。
關鍵詞:過去時制;詞尾;“?,?,?” “??”;功能及用法
首先,時制是表示基準時間與事件發生時間的關系的語法范疇,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時體研究專著戴耀晶(1990)的《現代漢語時體系統研究》認為,當人們觀察事件的具體時間構成時,得到的是時意義。“時”可定義為“觀察事件時間構成的方式”。張濟卿(1998)說時制指的是用來表示所述事態之發生時間的語言形式,它是以某一時刻為參照時間。時制指的是事件發生時間與說話時間或與另外一個參照時間在時軸上的相互關系。①通過時制的概念可以得出時制是指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的語法范疇,由此可見時制具有指示性。但是由于韓漢屬于不同語族,關于時制的理解及用法也不盡相同,對韓語語法中的時制的理解至今在學界還未達成一致的觀點。
其次,與漢語不同的是韓語屬于黏著語,韓語的助詞和語尾十分發達,時制也是通過語尾來表達的,詞尾“?,?,?”和“??”在韓國語教材中多被稱為過去時的標志,但在實際應用中不難發現“?,?,?”和“??”不僅僅是過去時的標志,還有其他層面的含義及用法。為了加深對時制詞尾“?,?,?”和“??”的理解,本文通過具體例句對“?,?,?”和“??”的含義及功能進行了分類研究,將“?,?,?”的含義分為基本含義和特殊含義,針對不同含義和功能總結了不同的使用方法。在韓語中,依據謂詞的詞干形態選擇添加“?,?,?”中的一個。謂詞詞干中有元音“?,?”時,在詞干后加 “?”,以 “??”結尾的謂詞,用 “??” 表示過去時,其余情況都用“?”,例如:“??→??”,??→??”,“??→???”,“????→????”.
1.“?,?,?”用于陳述事件或動作發生于過去某個時間點,僅表示動作“發生過了”,用于簡單的描述過去。試比較:
(1a)?? ?? ??? ????? ??.
我昨天在家只看電視了。
(1b)?? ?? ??? ????? ?.
我最近在家只看電視。
(1c)??????? ?? ??? ???.
聽到被大學錄取的消息后,姐姐笑了。
(1d)? ??? ???? ??? ???.
兩個人吵了起來,最終打起來了。
如例句(1a)在沒有?的情況下,句子通常只表示最近或目前的狀況,而當謂詞后添加“?”時,通常與表示過去的時間副詞連用,此時表示一般過去時。再如例句(1c)表示姐姐“笑”這個動作不是發生于現在,而是發生在“聽到被大學錄取的消息”之后,即過去的某個時間點,這里“?”僅用作描述過去的動作。(1d)中“?”同樣用于描述“打架”生在吵嘴架之后,此時“?”無其他特殊含義。
2.“?,?,?”不僅對過去發生的動作或事件進行描述,還表示其狀態在過去的某段時間內持續進行,用于描述“狀態”即“相”。
(2a)?? ?? ??.
昨天下雨了。
(2b)??? ??? ??.
前天姐姐去了商店。
(2c)?? ??? ???.
昨天看了電影。
由上述例句可以看出,“下雨”,“去商店”和“看電影”都發生于過去,且句中明確提出“昨天”和“前天”這兩個時間副詞,所以能明確看出這兩個動作都是發生在說話之前,由于“??”,“??”,“??”屬于持續性動詞,因此“下雨”,“去商店”和“看電影”的狀態在過去的時間段內持續進行,但現在已不存在。由此可見“?,?,?”不僅有表示動作發生于過去,對動作和事件進行陳述的功能,還表示其狀態存在于過去的某個時間段內,具有描述過去“完結”的狀態的功能。
3.“?,?,?”表示動作開始于過去的某個時間,其狀態一直延續到說話時,對現在持續的狀態進行描述,例如:
(3a)????,?? ???? ????.
看,花開得好美。
(3b)???? ??? ???.
女子們穿著韓服。
(3c)?????? ?? ?? ?? ???.
去了圖書館才知道關門了。
(3d)??? ???? ??? ???.
房間里現在還放著垃圾。
例句中 “??” “??” “??” 和“??”雖然屬于瞬間動詞,沒有持續性,但句中出現表示現在的時間限定語,并且通過特定語境的分析不難看出,“開”,“穿”,“關”和“放”這些動作發生于之說話前,即過去的時間點,但“開”,“穿”“關”和“放”的狀態依然持續到說話的現在,此時“?,?,?”不表示過去時,而表示“完了”的狀態,屬于現在時,而非一般情況下的過去時。例如:?? ??.(春天來了)這里不表示昨天或去年春天來了,而表示目前春天來了,現在的這個狀態。
4.在特定語境下“?,?,?”還可以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或事件,即表示將來時。例如:
? ??? ?? ? ???.(我的作業幾乎都完成了。)
因為此句中有副詞“??”表示即將,幾乎之意,所以此時的“?,?,?”表示即將完成的動作,即表示將來時。由此可見,單純將“?,?,?”看作是過去時制的標志來分析此句會誤認為詞句表達過去時,造成偏誤。因此在分析時制時要結合特定語境進行分析。
5.“?,?,?”除上述用法外,還有如下特殊意義,與“?”連用,表示由于某種原因,不能或不會再做某事,但此種屬于特殊用法,在韓語中很少見。例如:
(5a)??? ?? ??? ??? ? ???.
敏浩很忙不能吃午飯了。
(5b)?? ????? ?? ? ???.
錢丟了,不能買衣服了。
6.“??”作為“?”的重復型,具有與“?”不同的語法功能,在《國語語法論講義》一書中,將其稱為大過去時制,即表示動作發生在較遠的過去,在于強調過去發生的動作或狀態與現在進行了對比,表示曾經有的狀態而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基于這種對比而選擇用 “??”而不用 “?”來表示,例如:
(6a)??? ??? ?? ????? ???.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了游樂場。
(6b)???? ???? ? ??? ????.
上中學的時候我聽過那首歌。
(6a)雖然漢語譯為“上周和朋友一起去了游樂場”,但是“???”強調與現在進行了對比,即上周去了,而這周“沒有再去”游樂場。“去”這個動作只存在于上周末,重在強調前后對比的這種變化,而 “?”則沒有此功能。(6b)也表示上中學的時候聽過那首歌,而現在沒有再繼續聽了,意在表示前后形成的對比,學習者可以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結語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時制詞尾的用法及功能至關重要,它關系到是否正確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學習韓語的過程中亦是如此。通過本文的論述與分析,不難看出 “?”不僅有通常意義上的過去時的含義,通過與不同詞語的搭配及語境的分析,還有表示描述將來和現在的狀況的功能,而由“?”發展而來的“??”則具有表示與現在狀態進行對比的含義。因此在分析時制詞尾“?,?,?” 和“??”時還應結合特定語境,才能準確理解句子含義。
注釋:
①藍愛民,《現代漢語的時制》,2013,05.
參考文獻:
[1]???,??,,???,2009.
[2]???,???,???????>,(?)????,2010.
[3]夢勁飛.“韓國語語尾 “?,?,?”的認知分析及在漢語中的對應研究”[D].碩士論文,2013.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