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招生宣傳工作作為高校招生的重要環節,不僅是高校發展的基礎,并且需要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所以要做好治理理論視野下高校招生宣傳模式的選擇,就要結合治理理論制定出高校招生宣傳模式具體方案,做出細致的分化統籌方案,才能讓治理理論下的高校招生得到最佳的預期效果。
【關鍵詞】治理理論 招生模式 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08-02
20世紀90年代開始,“治理”一詞就已經成了西方學者中的熱門詞語。治理理論式在打破公共和私人、政府和市場的傳統分法基礎上,模糊了政府、社會與市場之間的界限,同時擴展了管理的智能、方法和主體,反思“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問題。治理理念所主張的建立政府與公民共同的生活合作管理, 從而形成一種國家和公民新的社會關系,讓社會管理的過程中形成最大化的公共利益[1]。治理是指公共管理組織在一定的范圍內為了滿足公眾需要運用公共權威維持秩序。治理通過國家和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和私人的合作,公民的共識與認知是治理的權威主要來源。合作、互動、服務式的治理理論,讓政府、民間、公共、私人之間得到了合作和互動,達成了組織網絡的自主管理。在這種背景下,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也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走向了適應經濟發展、面向社會的開放式、多樣式的教育[2]。并且一些境外的高校也都登錄我國的高等教育市場,并且一些民辦學校、職業學校以及網絡教育的發展和普及,也都紛紛的在搶占生源。在國家的人口政策下,適齡學習人口的數量在逐漸的下降,多方面的因素對于高校生源的競爭出現了十分激烈的情況。
一、治理理論視野下高校招生宣傳模式的選擇
生源的質量與學校的發展、生存與命運有著直接的關系,誰能夠吸引到更多優秀生源就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著穩定的地位,并且獲得持續的發展。在治理理論視野下,高校通過多種方式,利用媒體技術以及發展群體力量來開展招生宣傳工作。首先要擴大學校的公眾影響力,在提高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報考。高校在招生的過程中遵循多種規則,并且合理的運用多種的多種戰略方法,才能夠讓招生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3]。高校的招生首先要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內容大致為:當年招生計劃、學校概況、學校的規模、歷史、專業、圖書、隸屬、教學、資源、師資以及科研成果等等,尤其是對于高校特色的突出,其中的專業和院校的介紹,并且要宣傳專業培養方向、課程設置以及就業去向。對學校的宣傳能夠加強學生感性和理性的認知。
二、理論視野下高校招生宣傳模式選擇具體方案
在治理理論視野下,高校招生宣傳模式得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和改變,高校招生宣傳模式具體方案流程如下:
三、根據實際,細致的分析以及統一思想的選擇
結合治理理論視野下在制定高校招生宣傳模式的時候,應該要事先調查,不能夠盲目的進行宣傳工作[4]。結合教育部的文件,并且要全面的分析以往的錄取情況,結合實際并且聽取相關部門的一件,在這些的基礎上來制定一個適合自身具有獨立特色的招生宣傳。
四、對于宣傳方案認真的統籌構思的選擇
高校在調查研究過后,充分的制定細致的宣傳方案。高校招生方案是招生知道宣傳工作的重要方案,在方案中具體的支出招生的指導思想、宣傳渠道的選擇、還有宣傳人員的管理、責任、分工等等的分化。
五、結束語
高校生源競爭的增加,讓招生工作目標不僅僅是以往簡單的完成招生計劃,在治理理論視野下能夠在招生的同時,提高生源質量以及能夠本著公平公開的原則來招生,以服務家長和考生為原則[5]。創造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正確的完成招生宣傳工作,努力的構建出更加適合治理理論的招生宣傳。
參考文獻:
[1]黃曉懿, 楊永忠, 鐘林. 循環經濟理論視野下的中國制造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6, 33(6):71-75.
[2] 李忠漢,劉普. “國家——社會”關系理論視野下社會治理的建構邏輯[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17(3):107-114.
[3] 周宗偉.“隧道效應”理論視野下的公眾文化沖突現象分析——以中國教育改革的“變態性支持”事件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 2015(3):246-251.
[4]杜建軍, 張瑞林.“整體政府”理論視域下的青少年體質健康公共服務治理路徑構建[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5):1-6.
[5]邱志強.網絡治理理論視野下產學研協同發展研究——基于南京棲霞區科技園區實踐的探討[J]. 改革與戰略,2015(10):32-36.
作者簡介:亓妍(1981-),女,漢族,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