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君
【摘要】高中語文閱讀在高考試卷當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同時我認為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以及表達寫作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但是,當今時代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是不盡人意的。很多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明確學生在閱讀教學當中所占的地位,總是通過照本宣章的方法讓學生揣摩閱讀題型的解題技巧。我認為這樣不恰當的教學方法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更扼殺了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53-02
高中語文閱讀方面的教學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我認為提高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效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對于學生語文方面的學科素養的培養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對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在現代化的教學大綱當中,明確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然而在語文閱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優美和高尚的文章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中心思想。我認為通過讓學生分析一些相對比較優美的現代文,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利于他們在寫作表達方面的提高。然后我認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掌握一些實際的方法。然而怎樣的教學方法才最有效呢?我認為教學需要結合一些與時代貼切的閱讀文章,針對這些文章當中的寫作手法以及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教學。當然,這只是我國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一個方面。下面我將從語文閱讀在語文教學當中的地位和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策略進行合理的論述,希望對于廣大一線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語文歷來是高中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它的特點是容易被忽略,但是卻很容易失分。因為作為國語的語文,它簡單易懂,但是在答題上,又很難做到規范完整。然而,語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前提條件下,高中語文閱讀方法的改進成為了首要任務。不可否認,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無論是高考全國卷還是各個地方自主命題的試卷,語文閱讀占有的比例都非常的大。然后我認為高中語文閱讀方面的教學不應該僅僅拘泥于課本的教學過程當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名著進行教學。我認為國內類似于《意林》、《讀者》以及《青年文摘》等一系列雜志,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如魚得水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二、 閱讀在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隊伍處在傳統模式
由于地區的發展不平衡,許多教師的教學模式仍然采用古板而又單一的填鴨式。不怕教學中的知識點沒講到,只怕學生沒有聽到,然而沒注重到效果的問題。大部分的教師在講解閱讀的時候,大多數采用照本喧章的方式。盡管答案講的非常的詳細和完整,對答案的細節部分也算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卻沒有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這么做,怎么答能拿到滿分,導致學生厭煩上語文的閱讀課,效果也非常的不理想。由于許多優秀的老師去到了發達地區,然而優秀的方法卻沒有留在學校,大部分落后地區的學校,老教師沒有改變方法,新教師卻仍然采用老教師的路子教學。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很多老師也很頭疼。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很有必要。
2.教師處在主導地位
從古至今,似乎教師一直都是教學的主體,似乎在教學中占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缺失了教師這一部分,那么整個教學似乎就失去了核心的內容。然而,這樣的教學現狀卻滿足不了新時代的教學要求。一味的填鴨式的教育導致了學生無法根本理解閱讀的核心和表達的中心思想。只是簡簡單單地跟學生說明一下,閱讀中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和套路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以致用才能使效率大大提升。很多教師在講解現代文的過程當中,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反復的閱讀一些文章,然后不做分析的就講出這些文章應用到的寫作方法以及表達的中心思想。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語文閱讀方面的教學應該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
3.課后練習缺乏針對性
高中的學習壓力大,課后的練習多。導致了學生學習起來無頭緒,語文的閱讀方面也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該處在針對指導的地位。多涉及一些與課堂上所講內容相關的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眾所周知,我們無法簡簡單單就從課堂上學到核心方法,課后還需要不斷的復習練習,對于閱讀而言,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出點閱讀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語文學習方法的探討
1.改變教學模式
在課改要求的前提下,就需要學生占主體,老師更應該側重于指導作用。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經驗,探索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特點和課改方向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閱讀側重于日積月累,教師需要多多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就是讓小組先探討出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向是什么?中心思想講究的是什么?如果出題人出到了這篇文章,會考點什么,那么因為學習的目的在于舉一反三,在提高閱讀水平的同時,增強寫作能力。因此我認為現代文的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先讓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然后針對這一篇文章提出一些有關于寫作手法,中心思想以及考點的分析。當然這一過程的教學我認為應該是引導為主的。所謂引導為主的教學就是指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聯想出一些曾經在學習語文基礎課程當中學習到的寫作手法以及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然后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閱讀過程當中。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2.明確主體,重視學生教學地位
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直處在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在新課改時期,學生的個性比較強,不能滿足于要這么做,而更加強調于為什么要我怎么做。這時教師就應該更加著重于體現閱讀的方法,跟學生說明得分點,高考閱讀改卷的模式。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例如,在學習《離騷》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扮演一個學生的角色,讓學生來扮演一個老師的角色,先讓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題內容,然后讓學生講解這篇文章。對于不足的地方再給予改正這樣往往學生能夠學得更牢,理解的更深。
3.加強指導,增強可上下銜接性
高中課上閱讀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于是就會在課后進行課余閱讀。但是,對于課余閱讀內容的選擇卻不是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好課堂上閱讀內容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課余閱讀,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讀物,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課后閱讀內容與課上閱讀內容的結合,更好地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的求知欲非常的旺盛,課堂上所講的東西往往不能滿足高中生所理解和接受的內容和知識,教師就應該輔助學生增強閱讀的興趣和閱讀量。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例如中國的四大名著,或者是文章作者所寫的有關著名書籍。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魯迅所寫的《憶劉和珍君》,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和這篇文章有關的書籍,然后再將學生手閱讀的書籍同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手法進行比較,更深更透的理解文章。
四、總結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現代文方面的教學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認為首先教師應該重視現代文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地位,同時我認為教師也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有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才能夠提高閱讀教學方面的效率!當然本文也針對閱讀方面的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方法,希望對于廣大教師有所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