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荷花
【摘要】本文就關于在農村薄弱中學如何進一步提高和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問題,立足教材,從構建科學獨特的教學活動設計和深研學情、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教學活動設計 教材整合 課型創新 學情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61-02
一、一個農村中學普遍亟待解決的課題
農村孩子也應該享受到優質的課堂教育,而提高課堂效率又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如何設計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所在。根據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探索,發現農村學生普遍對英語學科不感興趣,有比較嚴重的畏難和抵觸心理。究其原因,除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 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學習氛圍等存在問題外,還在于教師教學活動設計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一些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沒能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思路,缺乏對教材的駕馭能力;沒能很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沒能切實設計教學目標等。筆者就如何在農村薄弱學校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從教材處理、課型設計、活動開展等三個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思考與研究,并反復嘗試對教材內容重組、整合、操練,因而自己的英語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進展。現將本人具體的探索活動做一簡要介紹,以與方家探討。
二、 有效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實踐
1.吃透教材,構建科學獨特的教學活動
(1)整合教材--作為教師,首先必須根據教材編寫體系,研究教材編排的方法與規律,研究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反復揣摩單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做到,“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所以,教師應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人教版的高中教材內容目錄欄有:Topics(標題),Functional items(功能項目),Structures(結構),Reading(閱讀),Writing(寫作)五項內容。我們可以將這些內容進行歸納為三個方面,即:Topic(話題),為本單元語言學習提供話題載體,本單元各種課型都將圍繞該話題展開;Structure(結構),是本單元主要語法結構框架,語言的輸入操練都將圍繞該結構進行;Vocabulary(詞匯),為句子、篇章等形式的語言操練提供基石。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吃透教材,將整個單元的話題、語法結構、詞匯三個方面理清楚,以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同時,需要根據這三個方面的難度、重要性、趣味性等不同緯度綜合思考,來確定教學時間與進度,合理安排整冊書的教學進程,避免每個單元平均用時用力。
(2)創新課型--根據課程基本分類,重構單元課型。廣西大學王才仁教授認為,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能動作用,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法思維,把教材內容激活起來,還原為活生生的交際現實,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際中領會、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具有獨立處理教材的能力,能夠以重新整合教材的意識來創新備課。根據現行高中人教版英語教材以模塊為主線的編寫特點,筆者整合了三類課型,作為英語備課的基本課型。
A.Learning在這個課型中,教學設計的重點在于通過話題引入單元重點詞匯、基本語法結構并練習,并補充相關話題的常見詞匯,拓展語法結構的運用。在該課型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既可以用演繹法,也可以用歸納法,視具體內容而定;并按著“單詞—短語—句子—篇章”的順序逐漸擴展。
B.Listen and Speak對于Listening部分,主要以教材聽力材料開展教學。教師需要補充足夠的聽前準備,讓學生對聽力材料能有足夠的基礎與自信去完成,同時能夠利用聽力來訓練本單元的重點句。而對于Speaking部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內容往往遠離學生實際,不能引起共鳴。因此,需要我們教師創造性地去設計教學內容。我們在平時的上課中可以根據單元的Structure,操練Conversation或 Report;或者根據單元的Topic,切合學生熟悉話題進行操練。比人教版教材必修一Travelling(旅行)的話題為例,旅游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教師應該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好奇心,利用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教學資源來挖掘他們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并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對旅游有更加清晰明確的認識。
C.Read and Write在閱寫課型中,我們主要以閱讀促寫作。閱讀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有:理解文章結構(閱讀能力的培養)、落實單元詞匯(詞匯短語的累積)、呈現單元話題(提供寫作的范本)。我們可以看出,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閱讀也為寫作提供范本。讓學生模仿寫作,不斷地去仿寫比較準確地道的句子,模仿地道的篇章結構,從而掌握好所學的詞匯、語法結構乃至句群段落。當然,以上所列舉的三種課型并非一成不變的,最近筆者正探索Review and Summarize的課型,以解決基礎知識復習和語法歸納問題。而且,教無定法,每個教師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著教學模式運用、演繹、和革新。但是無論采用何種課型模式,不斷的嘗試課型整合、課程重構、靈活且創造性的運用教材是我們教師必備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能力之一。
(3)設計練習--根據二語習得論,開展分層操練活動。教學相長,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建立學科的知識體系的過程,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成為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索者。因此,練習的設計必須要有導向性、啟發性、針對性和趣味性,而且還要在把握適度和適量的原則下,注意將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相結合。并及時反饋和收集練習效果。
2.深研學情,設計貼近實際的教學活動endprint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是一個開拓學生視野,啟迪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尤其要關注農村學生遠離城市,接觸外界少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設計貼近實際的教學活動。語言學家克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境,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樂”中學,可以達到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目的。
(1)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做到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了解學生的薄弱點,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和智力特點,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教學。筆者針對預高一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等特點,通常把猜謎、角色表演、 唱歌、做游戲、調查等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并力求多而不亂。
(2)利用學生熟知的資源。“世事洞明皆學問”,這相對于教師來說,就是要做到堂堂教學有學問,生活處處都有教學資源。活動設計不僅要引入教材的教學活動,更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讓學生充分理解,記憶深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實踐的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設計與實踐與取得成效,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本人通過十多年的課堂教學與育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立足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深入了解了各單元之間的聯系及單元其在整冊書甚至整個高中階段中的地位。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有章可循。 實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貼近學生實際地設計教學活動,符合學生學情,能使學生真切自然、輕松地進行實踐語言活動。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愉悅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英語學習,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光靠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的學習。高中英語教學是一塊廣闊的天地,尤其是對于農村薄弱中學而言,要大面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要大面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我們還有許多教研工作要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教育方法概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2]丁吉仁.《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與外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
[3] 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9年.
[4]鄧濤,《讓學生愛上課堂——名師高效課堂的引導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年.
[5]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