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彪


【摘要】本文旨在對高校教育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問題進行探索。采用問卷調查法搜集了172份有效問卷,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方法識別了影響學生對高校教育質量滿意度的核心因素。最后,提供了關于高校教育質量的改進建議與方向。
【關鍵詞】滿意度 高校教育質量感知 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234-02
國內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從1998年以來高校和學生的數量在質量和數量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發展。對于單個學校而言,如何增加對優秀生源的吸引力是當下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開始關注學生滿意度問題[1]。但以往研究大多從高校整體層次展開[2-3]。實際上學生對于教育質量滿意度的問題常常涉及到高校、所在院系和所在專業多個方面的影響。本研究以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例,對學生的滿意度問題進行探索。
一、高校教育質量學生滿意度的數據收集
1.相關變量選取
對高校教育質量學生滿意度的研究主要從教育實體形象、高校教育質量感知和學生滿意度三個方面展開。教育實體形象包括學校形象、學院形象和專業形象三個層次。其內涵是指學生對于這三個層次的總體印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整體認知。高校教育服務質量感知是大學生通過對四年大學生活的體驗,對高校為其提供的教育服務質量的內在感知。具體而言,主要包括教師教學質量、教學設備與資料、獎助學金的設置、學生活動安排、學生就業安排、校內外實習安排和畢業設計安排。學生滿意度是對整個高校教育質量的整體認知,是一個抽象的綜合構念。
2.問卷設計與發放
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為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畢業生。在2016年8月對制定的調查問卷進行了預調研。預調研隨機選擇了該專業5名在讀的大四學生。針對5名學生在填寫問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對表達有不理解的的專業術語進行修正,形成了本研究正式調查問卷。調查于2016年10月,持續到2017年2月。一共發放207份問卷,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72份。其中,男性40名,女性132名;年齡分布于19~26歲。
三、高校教育質量學生滿意度結果分析
1.信度分析
通過信度分析可得到關于數據穩定性的信息。采用SPSS得到本次問卷的信度分析結果。整體問卷、教育實體形象、服務質量感知、學生滿意度的信度(Cronbach's α)分別為0.97、0.95、0.96和0.86。整個問卷和所設置的變量的信度都高于0.7,表明數據可靠性高。
2.學生對高校教育服務質量感知結果
學生對高校教育服務質量的感知得分如圖1所示,其中,教師教學質量和畢業設計安排得分排在前兩位,表明該專業的學生對這兩個方面較為滿意。但是對于獎助學金和校內外實習的安排滿意度得分排在后兩位,表明學生希望所在院系和學校需要進一步優化獎助學金的體系和實習安排。教學設備與資料等變量的得分位于中間層次。
3.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
以學生滿意度變量為因變量,以教育服務質量感知和教育實體形象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進行分析。選擇最優的回歸模型,得到回歸系數及對回歸系數的t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研究結果表明:ANOVA的sig及其t值對應的sig均小于0.05,表明該多元回歸方程結果具有顯著性。此外,R2為0.843表明模型擬合度較好。其中,教育服務質量感知的影響系數高達0.538。具體回歸方程為:學生滿意度=0.597+0.538×教育服務質量感知+0.331×教育實體形象。
三、研究建議
本次研究表明學生滿意度受到了教育服務質量感知和教育實體形象變量的顯著正向影響。因此,高校需要從其自身的教育服務質量和學校形象兩個方面進一步提升自己。在自身的教育服務質量方面,需要多教學人員、教學設備、就業指導和實習安排等多個多維同時展開,尤其是要關注學生滿意度較低的維度。在自身形象方面,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在國內外的高校排名以及在國內外的教學和科研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慧.基于PLS-SEM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滿意度測評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11.
[2]趙波,趙瑞芝.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育質量評價實證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1):99-105
[3]楊旭超,藺哲.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教育質量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10(4):39-42.
基金項目:由南京農業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基金資助,2015Y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