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
【摘要】“侃”為學生創造了輕松、和諧、自由的口語交際與作文的氣氛,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訓練過程中,老師始終是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要讓學生想“侃”、樂“侃”。
【關鍵詞】表達;“侃”;“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這對中小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的綜合表達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寫作,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不敢說寫,怕說寫不好別人笑話;想說想寫又沒內容,沒有說寫的材料;有內容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對材料無法取舍、運用。根據平時對學生的觀察,我運用了“侃”的訓練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淡化任務意識,激發學生交流愿望
所謂“侃”,就是對說話內容沒有限制。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學生有自由說話的空間和時間。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教師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侃一侃,讓學生在心理上消除“完成口語訓練任務”的壓力,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開口說話,自覺進行口語訓練。學生可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由教師提示熱點話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物。這樣既可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愿意與老師交談,又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侃”,鼓勵學生完全自由地表達,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興趣說話,消除疑慮。先從課外進行訓練,設置一些情景,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口語表達。這種訓練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親和力和應變能力,能讓學生不自覺地被拉入口語表達的“陷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將這種方式引入課堂上,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不愛表達、羞于表達的問題。
二、切入話題中心,促使學生準確表達
(一)“侃”可以拓寬學生思維
教材編排的訓練其實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但是有些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往往對某些指定的內容缺乏興趣,不愛接觸,更不要說探究、擴展了。話題本身范圍寬,但思維不所及,對學生而言就顯得窄了,學生就會覺得無話可說。為了讓大多數學生活躍思維,老師提起一個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不自覺地加入進來,積極思考并表達。學生喜歡這種漫無邊際地“侃”的方式。這種“侃”可以一去十萬八千里,只要中間牽一絲。因此,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和得到鍛煉。最開始,老師要給學生最感興趣、最關心的話題,不管內容是否有意義,這種發散的思維訓練是可取的。學生積極參與表達后,如果沒有豐富的“談寫之資”(素材),就不能堅持多長時間,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獲取素材,一次活動、一個畫面、一件小事都可以成為素材。課堂上學生的“侃”也為交流提供了機會,他們可以互相補充信息,這也為打開思路提供了便利。適當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帶著話題去搜集材料。這樣訓練到一定的程度,學生就會積極地擴展思維,從而掌握一定的說寫材料。
(二)“侃”可以引導學生準確立意
話題只提供寫作內容圍繞的核心,而不提供具體明確的主旨。所以,需要根據材料確立主旨,也就是立意。立意要健康,要“以小見大”,要有明確的態度或傾向。在“侃”的訓練中,經常讓學生互相評價,誰“侃”得好、侃得有意義,有時也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要引導學生在“侃”之前根據所選材料提煉主旨,圍繞主旨展開內容。在訓練中,要善于選擇自己熟悉的、想說的(有話可說的)、有一定拓展空間的內容去寫。要尊重學生個性,鼓勵推陳出新、獨辟蹊徑,要試著選擇新的切入點,從新的方面認識事物、表現事物。如有的學生在大家的一片追星熱潮中冷靜地站出來指責新聞媒體的惡意炒作,從另一個側面來告訴大家盲目追星是不理智的。
(三)“侃”可以幫助學生積極選材
要想表達集中、觀點鮮明,首先要善于“化大為小”。話題作文范圍十分寬泛,如果僅把話題當作一個僵死的概念,視為“鐵板一 塊,不可分割”的整體,籠而統之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 意散漫。所以,表達的要求就是善于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說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使立意鮮明,內容集中、具體、充實。學生能掌握一定說寫材料后,就要訓練怎樣選擇材料,也就是怎樣在“大范圍”中選擇“某一方面”。在學生“侃”過之后,不妨引導學生想想材料中哪些最感興趣、能引起共鳴或者關注的,哪些最有意義……將話題縮小范圍到“一方面”,以引起小話題。這樣一來,學生就自覺地找到了切入點。同樣是關于明星的話題,如果老師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喜歡他”,就能抓住這個明星有關奮斗歷程方面的材料,說寫的時候,就會使文意集中、觀點鮮明起來。
三、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獲得進步
“侃”的形式很自由,學生可利用侃的形式交流,獲取一些知 識,讓自己豐富起來,同時,在侃的過程中,學生會不同程度地相互感染,也就不自覺地將話題引向同一方向。為了表達的需要,還會對自己獲取的材料進行加工,讓它更豐富、更準確。
“侃”為學生創造了輕松、和諧、自由的口語交際與作文的氣 氛,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訓練過程中,老師始終是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要讓學生想“侃”、樂“侃”。口語訓練和寫作指導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