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為了培養“下得去”、“留得住”、“養得活”、“用的上”的基層實用型醫務工作者,培養模式必須有所改變,人才的培養不但要“走下去”,即派城市醫師到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還需“送上來”,即將志愿到基礎醫療單位服務的專科畢業生送往地區級以上醫院工作培養三年,考試合格后下基層工作。通過“走下去”、“送上來”的教育模式,才可全面提高基層衛生人才整體素質,從而推進衛生人力資源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基層;人才培養;實用型醫務人才
目前,我國各地特別是鄉村普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已引起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合理、結構性矛盾突出、鄉村(社區)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的事實大量存在,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迫在眉睫。
一、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養不活、用不上”
(一)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普遍不高,近年來在大中城市有所改善。但在基層即便是發達地區,鄉鎮、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的學歷水平普遍不高,平均學歷也達不到普通專科。醫學教育有其培養人才的特殊性,一名合格醫生的培養,需要自身具備理論和實踐的基礎,有經驗的老師傳、幫、帶作用不容小覷。專科畢業生來到基層,他們的上級醫師自己的水平都很難達到目前的基本要求,又怎么指望他們帶出的醫師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呢?達不到一定的水平老百姓又怎么信得過?信不過又怎么“用的上”和“養得活”?
(二)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醫療衛生工作是為人服務的,所以醫療工作不允許再來一次,有時甚至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當前,國家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廣大群眾在基層醫療單位就診和到縣以上醫院就診都能按比例報銷很大一部分。縣級以上醫院雖然收費相對較高,但醫療水平總體比基層醫療單位高,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不會選擇基層醫療機構,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地加大。基層醫院病人少了,收入自然就低了,自身的生存都難以保證,又怎么求發展和留人才?留下的人又如何提高業務水平?
二、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的思考
當前基層衛生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影響到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落地。如何為農村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養得活”的適用型醫學人才,并且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態勢,是困擾各級衛生主管部門的重大難題,衛生部、教育部等部門專門針對這一問題制定了醫學院校如何支持的具體措施。今后一個時期的衛生人才發展的重點也是——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貧困地區,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和基本醫療隊伍建設。如何將工作落實是重中之重。
(一)加強專科生的畢業后教育
如果能仿照發達國家那樣(以英國的全科醫師為例:醫學生在醫學院畢業后還需要接受3年時間的畢業后訓練,其中2年在醫院內專科輪轉,第三年與全科醫師一起工作,通過社區服務得到鍛煉),對專科層次優秀畢業生,志愿將來到基層醫療單位服務的,畢業后可先在地區級以上醫院工作3年,考試合格后下基層工作(送上來,定向培養,待遇從優)。使他們真正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同時能識別較復雜疑難疾病并了解其治療預防的原則,這可大大提高他們以后獨立工作的能力,并真正成為農村基層社區醫療衛生工作的骨干。從而也使到基層醫療機構診治的病人得到最合理的治療,形成良性循環。醫療行為的特殊性,使得對疾病的防治沒有高低之分,只有難易程度之分。就我國目前的現狀(基層醫療水平很低),要使其水平上一個新臺階,“下的去”的醫務工作者,沒有一定的理論及實踐水平也很難開展工作,甚至與較高級的醫療單位相比,能與之合作的人更少,因此必需有更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因此專科畢業即下基層,很難有所突破。
(二)實行導師制
在當前網絡時代,基礎醫療人才的理論學習不成問題,但在目前知識爆炸,治療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要使他們時刻跟上時代的發展,是否也可以仿照現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實行導師制呢?導師為他們就讀學校的臨床教師或上級醫院的上級臨床醫師,可隨時溝通和交流,必要時也可親臨指導。這類導師是要注重技能而不是注重研究的,學校或醫院可在津貼發放、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這些導師適當傾斜。學校的實驗室也可以在休息日可對該校的畢業生開放(畢業3年內,目前還留在學校所在地進行畢業后學習者),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這寶貴的時間。
(三)提高服務質量
要想使現有的基層醫療資源充分利用,提高服務質量是關鍵。應當真正做到,普通的疾病,在基層醫療機構和在大醫院的治療質量是一樣的。老百姓自然就會考慮“性價比”。只有這樣,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才能落到實處。
(四)部分臨床課直接在醫院開展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了加快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的步伐,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將部分臨床相關專業的臨床課,直接放到醫院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促進臨床思維方式的形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畢業后即可進入較獨立的工作狀態,已取得較好的成效,但仍需改進。
三、結語
疾病無國界,世界衛生系統是一個整體。那么全國、全區(縣)衛生系統更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一個地區的衛生人力資源的缺乏,都將是全國公共衛生體系鏈條中的薄弱環節。為農村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是全體有能力的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沈建強. 鄉鎮衛生院實用型人才的培養[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06):66-67.
[2]李國華,陳維新,李春福. 加強鄉鎮預防醫學教育 培養基層實用型人才[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1992,(06):361-362
[3]栗瑞,黃文纓,張朝陽. 我國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及激勵因素分析[J]. 醫學與社會,2016,(03):76-78.
[4]. 黑龍江省啟動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補充計劃[J]. 農村百事通,2014,(10):11.
[5]韋可耀. 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嚴重不足亟待解決[J]. 廣西經濟,2009,(06):46+53.
[6]岳淑英.基層適用型全科醫生培養[C].2007全國農村衛生經濟第十次學術研討會,2007.
[7]潘麗萍.如何為農村基層培養適用型口腔人才[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12).
[8]肖蘭英.農村初中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探討.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12).
基金項目:綿陽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培養服務鄉鎮的實用醫務人才研究(課題編號:MYZY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