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佳
摘要: 傳統的教學理念對于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大學外語人才已經稍顯陳舊,被動地接受知識更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在大學外語專業教學中,更多地采用合作型、表演型、討論型及多媒體教學等情景教學方式可謂重中之重。本文以此為目的,重點探討了德語專業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意義與開展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及學習效率,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
關鍵詞: 情景教學 德語課堂 開展方式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H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015-02
在傳統德語專業課堂教學方法中,教師多采用語法教學,在課上強調任務型學習。學生在課堂中較為被動地完成教師的提問及自己回答的環節。然而,在現代的大學教育理念中,大家一直提倡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更多地應采用合作型、表演型、探究型、討論型、多媒體等情景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來促進學生跨文化及日常交際的能力培養。筆者所就職的吉林師范大學提出的過程性考核恰與情景教學法不謀而合。過程性考核的方式與目的就是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上課互動情況、討論積極性以及多媒體展示等方面來確定學生最終成績,不再是曾經的一次期末考試定終身,使學生的考核成績變得更加具有說服力。這就避免了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式,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讓同學成為課堂的主人。德語課堂中融入情景教學模式再加過程性考核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那么,究竟該如何有效地開展情景教學模式呢?
一、情景教學法理論基礎
情景式教學方法是依據情境認知理論發展而來,該理論認為,學習應該是情境、文化和學習活動的共同作用,學習要通過合作來完成,個體與情境的相互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個人能力,否則是沒有意義的。情境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教師制造生動具體的文化場景,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強學生記憶與學習的方法。在情景教學法中,教師主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融視、聽、說為一體的良好的語言環境,從而引導或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或語言的運用。
二、情景教學法開展方式
情景教學模式的開展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局限于對書本或教材的熟知,教師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在創設情景教學法中,首先確定教材中哪一單元或者哪一部分知識適合創建情景,創建什么情景,如何讓學生更具體地融入到情景中。其次,不能讓情景課堂只是成為一種形式,而無實質內容。開展情景教學法的方式有多種,我們以德語專業基礎課堂為例,為避免德語初學者機械地識記單詞而不會在實際中運用單詞的情況以及單一的學習語法的情況出現,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對傳統德語學習的認知,不需在課上對每個單詞進行逐一講解,而是要抓重點、難點進行演示。德語專業基礎階段學習在學習單詞、語法及課文時,多采用情景設置法來增強學生學習、記憶及運用能力。
1.詞匯具象化
很多學過德語的同學都知道,德語的單詞相對英語或中文是比較復雜的,有陰陽中性且單復數,大多單詞的“性”與自然屬性沒有太大關系且無太多規律可循,學習單詞難住了很多德語初學者,大家在學習詞匯時,都叫苦不迭。采取詞匯具象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并記憶,避免學生出現排斥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簡單的道具,如水果、蔬菜或者文具、書籍等帶到班級里,這樣學生可以一邊觀察一邊記憶,同時可以避免詞匯學習太過枯燥。此外,一些比較難的單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提前尋找一些相應的場景或者實物,利用屏幕展示給學生圖片式物象,學生可以通過猜詞或是具體的物象來加深詞匯的學習及記憶。
2.語法實用化
學習語法是德語初學者的必經之路,在德語學習中,語法占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傳統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舉例及自己進行深入講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陷入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困倦等境地,著實令人頭疼。為避免此類現象發生,就需要教師在講解語法時采用更有趣的教學方式。注重情景模式的情景教學法可以讓語法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教師可在課前根據該語法現象找出合適例句,并搜索相關視頻資料,進行合適的剪輯,使得視頻資料只剩下與該語法相關的幾句話,學生在課上可先看視頻,進行短時記憶,然后進行場景模擬,可自行造句,也可以根據視頻句式進行重復練習,以此加深語法學習及記憶。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行對語法進行總結,歸類,尋找特點。最后,教師針對本課出現的語法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該語法現象。學生在模仿及學習過程中,既練習了口語,又學習了語法,可謂一舉兩得。
3.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教師需通過表演話劇、戲劇、情景劇及對話等方式來組織學生,用具體的場景來吸引學生,鞏固德語常用詞句的日常用法。我們以《當代大學德語4》中出現的介紹德國戲劇的一課為例。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借助戲劇表演,表演德國傳統戲劇或者中國傳統戲劇(德語版)。這樣不但能鞏固德語詞句用法,而且能讓大家真實地體會到德國戲劇的魅力。筆者在教授這一課時,就為學生們設置了場景,規定了戲劇主題,學生則需要事先準備,然后表演德國傳統戲劇及中國傳統戲劇。學生們可做道具或找音樂伴奏等。這一課的表演非常成功,大家的表演都引來了陣陣掌聲,效果非常好。每位同學都是參與者,也都是觀眾,能夠輕松地融入到語境中。表演期間出現任何語法問題或用法問題,教師可以待學生表演完畢后強調,這樣可以避免打斷正在進行的戲劇,同時學生們還能夠認真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表演過程中考查學生的準備情況、德語運用情況及認真程度,以此作為評判學生最終成績的標準之一。通過整個過程對學生進行考核,實現情景教學法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
4.善于運用肢體語言
出于學生學習德語學時及基礎的原因,很多講授基礎德語的教師更愿意采用中文授課,認為這樣有效率,學生聽得懂。但此類授課方式的弊端是使學生脫離了語境,無法養成目的語的說話習慣。依筆者之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引入肢體語言,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此外,可以通過分組游戲的方式來猜單詞。教師可以讓每一組的第一名同學觀看單詞的意思,然后向第二名同學演示,第二名同學來猜詞的意思,哪一組猜出的多,即可獲得小禮物或者計入平時成績,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保障了游戲的有效性。endprint
5.多媒體運用法
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中,多媒體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工作的吉林師范大學多媒體教學普及率非常高,為避免出現部分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不合格的現象,教務處在每年開學會檢查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情況,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多媒體教學普及的今天,教師必須保證課件的質量,避免出現整頁文字的現象。外語教學的課件更是如此。基礎階段的教學課件制作要偏向于圖示、簡潔等。遇到陌生的單詞,教師可以多用圖片加以解釋;遇到陌生的概念,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相關的文化背景,借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講到奧地利或者德國音樂時,教師可以播放著名樂曲,讓學生靜靜聆聽,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此外,學習語音階段時,教師可以反復讓學生聽原聲音頻,練習聽、說、讀、寫的能力。
6.小組討論法
在中國學習德語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很多學生忽略了口語學習,組建互助小組的方式正是增加語言環境的有效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在課上或者課下監督本組同學進行會話練習。每天學生都要抽出特定時間,如晚自習結束后的一小時,來練習口語。分組要按照學生的能力進行科學劃分。每隔一段時間要調整組員分配。學習互助小組的學生務必做到在課上或課下定時練習德語,營造德語語境。課上可以針對教師給出的不同主題進行辯論或討論,教師可以給出指導與點評。課下還可以針對每單元主題用德語進行對話,說錯不怕,最怕不說,切記熟能生巧。教師要不定期地在課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有進步的學生采取口頭表揚或書面加分等鼓勵方式。
三、情景教學方式的反思
在情景教學法結束后,教師對整個教學及學生課上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也是尤為重要的。我們在上文提到,教師在學生進行情景模擬時,不應打斷,但是,教師在授課結束后,一定要認真反思本次情景教學中的效果與不足之處,并針對課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和提升。例如什么樣的肢體動作更適合展示單詞的意義,哪一類課型更適合用情景教學法,學生創設場景或表演過程中,該省去哪些不必要的環節,在演示過程中,如何制作良好的PPT,進行自我展示。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學環節的效率,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
四、結語
國內外的研究者一致認為,情景教學法中學生的參與性極強。學生必須要做到提前準備且臨場發揮的能力,這樣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后的跨文化交際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應對。此外,情景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創設的情景中,學生必須將自己當成是“德國人”,從而融入到情景中。
在情景教學模式的創建中,也會出現一些爭議,很多人認為情景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教師是否可以勝任此項工作是很大的問題。筆者認為,情景化的教學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能夠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輕松”了教師的工作,也“愉悅”了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可謂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梅香,連榕.情境學習理論在教育中的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5(7).
[2]馮蓮.情境認知理論在雙魚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1(5).
[3]李鳳琴,陳剛.情景交際法在基礎德語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2016(9).
[4]鐘啟泉.課程與教學概念[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楊國棟endprint